您现在的位置:亚星yaxing221 >> 校刊 >> 2021年校刊 >> 2021年第一期>> 正文内容

2021年第一期

昆明的雨 (第1课时)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06-15 08:57:06 点击数:24354

初二语文组  卢晓燕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昆明雨季的特点。

2.学习作者运用平淡自然的语言通过拾取生活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法。

3.感悟作者对往昔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三、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说明

时间

分配(分钟)

创设

情境

导入新课:汪曾祺是一位集文、字、画、诗于一身的文人雅士,有人说汪曾祺的文章“不浮,不滑,有一种生命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汪曾祺的回忆性散文《昆明的雨》

了解汪曾祺。

初步感知汪曾祺作品风格。

1

提出

问题

一、整体感知:找出文中直接抒发对昆明的雨的情感的句子?昆明的雨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我想念昆明的雨 ”  “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从文中找到两次出现的这句话,并结合原句找到特点。

整体感知内容,初步感受雨以及作者的情感。

3

自主

探究

二、赏析雨中景——昆明的雨

1.先生想念的仅仅是昆明的雨吗?还有什么?

上传思维导图

明确: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雨季的各种菌子;

雨季的果子——杨梅;雨季的缅桂花;与朋友酒店小酌。

全班齐读这段话:

你看,雨季中的仙人掌生命力多顽强,倒挂着还能开花。你看,雨季中的菌子那么多,随处可见。你看,雨季中的杨梅红得那样炽热,像火炭一样。 尝一口,那样甜,像苗族小姑娘的叫卖声一样。你看,雨季的缅桂花带着晶莹的雨珠,被房东母女满满地铺在盘子里,却也铺在“我”的心上。一酒店,一碟肉,一杯酒,两个人,雨中的小酌,留给我四十年的情味……

2.这些事物与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

明确:以此为衬托,将昆明的雨季写得饱满、切实、形象,将昆明的雨立体、现实地展示出来。

小结:可以说昆明的一草一木,凡人小事都渗透着作者对往事的思念和怀恋。

准备课前针对文章结构梳理的思维导图,并进行拍照上传。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梳理雨中景、物、人、事,把握作者的情感载体,其中渗透着的作者对昆明深深的热爱。

6

合作交流

三、体会雨中情——怀念

合作朗读课文,体会文字中透出的怀念与热爱。圈画出你们喜欢的语句,小组合作赏析。(一个字,一个词,一个标点都可能透着浓浓的趣味)

示例:(一)

改句:1.牛肝菌色如牛肝,很好吃。

      2.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原句: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学生朗读、点评、补充质疑。展示,生成。

通过赏析,学生能通过文字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体验,体会到淡中有味的语言,触摸到

20

合作交流

(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通过标点的改动,感受作者对事物体察的深切具体,体会汪曾祺对生活的热爱。

小结:看似写雨,其实描绘的是一幅雨中的故事,一段怀恋的时光,一段由雨而生的淡淡的乡愁,一种雨中美景陶醉的闲适闲淡之感,是对生活最诚挚的热爱,对人生最敏锐的洞察。

作者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四、认识雨中人

为什么汪曾祺会有昆明情结呢?

背景资料:汪曾祺的一生极为艰难,他经历了中国社会脱胎换骨的时期,1939年他考入西南联大,在那里他结识了沈从文、闻一多等文坛名人,这段时间,虽生活艰苦,但精神得到了极大满足,在昆明汪曾祺也进入了一个创作的高峰期,同时他也在此收获了他人生中的爱情,所以,在昆明的七年无疑是他人生最重要的时期。——《汪曾祺在昆明》

通过对汪曾祺经历的了解,理解作者对昆明的特殊情感。

知人论世

5

总结检测

看似写雨,其实描绘的是一幅雨中的故事,一段怀恋的时光,一段由雨而生的淡淡的乡愁,以及雨中美景陶醉的闲适闲淡之感……

看似写花鸟虫鱼,粗茶淡饭,其实是对生活最诚挚的热爱,对人生最敏锐的洞察。

3

应用迁移

补充完善思维导图

完善思维导图。

加深理解文章。

2

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生活是很好玩的》《故乡的食物》

学生拓展阅读

全面了解创造风格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反思

《昆明的雨》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散文单元第4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回忆性散文,单元提示中也强调,阅读这些散文,领会作者的情思,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

这篇写景抒情的回忆性教学设计,主要目的是要引导学生触摸作者的情思,关注作者独特的情感认识。我的切入点是写景,小精致饱含大情感。

这节课,我抓住“我想念昆明的雨”这句抒情句,先概括昆明的雨的总体特点,再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出昆明的雨季中有代表性的景物、人。课前我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预习理解绘制了思维导图,来梳理结构,并在课上进行展示,而在课堂上,由于时间关系,展示得不够充分,展示面不够宽,深度不够。

然后,通过这些看似与雨无关的情感载体,去体会汪曾祺平淡自然的语言和文字背后的情感,体会雨中情。在这一环节中,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整理,再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一人朗读句子,一人点评,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由于汪曾祺的语言看似平淡质朴,像大白话,但每句话、每个字都有值得揣摩的地方。学生们在讨论中进行思维碰撞,还是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也能品味出一些汪曾祺的味道来,因此这种以学生的学为主,以教师启发、点拨、引导、鼓励的教学模式的尝试,还是很成功的。

同时在此环节中,我还有另外一个收获,就是品析语言的教学,还要有咬文嚼字的支架,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改写句与原句的对比阅读,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在汪曾祺的作品中,一个标点,一个字,一个词都有其独特的趣味,帮助学生在品读体验中,感受文字的魅力。

虽然这节课有一些遗憾,但是收获是大于遗憾的,这节课也为我今后的散文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素材,也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教与学关系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