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亚星yaxing221 >> 校刊 >> 2020年校刊 >> 2020年第三期>> 正文内容

2020年第三期

读《多年父子成兄弟》的一点感受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06-24 08:10:10 点击数:461


1910班   胡雯昭爸爸

引子

昨天,班主任王老师在家长群里分享了汪曾祺的文章《多年父子成兄弟》。我读了,也想了,本打算吃晚饭的时候给妞聊聊我的看法,算是不辜负王老师的良苦用心,同时也算是今天与妞饭聊的一个话题。

不料,晚上放学进家的妞一反常态,没有走到厨房问我“今天吃什么呀?”而是一脸得意地高声问“王老师给你留作业了,你看到没?”“当然看到了,吃饭时聊聊我的看法。”我一边忙着手里的菜,一边随口回答。

吃饭时,我刚要引入话题就被制止了,“王老师要求写,你先写完再说。”看她的样子,我只好把今天的话题转到了“抗战胜利75周年纪念日”的纪念新闻上。

等她完成作业,我又想与她谈这个话题,就走过去说“王老师没让写呀!只是希望家长们与你们谈谈看法。”“那你先问问老师再说吧。”我看着王老师微信回复“她怎么说的?”明白妞这次是想借老师之手“灭”我,我想她最想让我看的应该是文中“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这句话,借此反驳我平时对她学习上的说教。

我以前是经常写些东西的,只是近年来系统读书少了,从网上接收的信息太碎片化,思想上没有形成想法,当然也就懒地动笔了。这次就应妞借此“驳”我的想法,动笔谈谈读《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感受。

关于作者汪曾祺

看一个人的作品前,我习惯于先了解下作者本人,了解其写作的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上网查了下,汪先生生于上世纪20年代,距今整整一百年了,殷实的家庭,从5岁进入幼稚园,6岁上小学,而后初中、高中(全面抗战爆发受了些影响),并在19岁时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其间成为国学大师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单从汪先生的求学之路,与今天的“牛娃”相比也绝对有一拼,更何况是在当年那个动荡年代,绝对算得上“牛娃中的牛娃”。而他生活的上世纪20年代至90年代,中国的历程也决定了其多变而丰满的一生。

写这篇文章时,从文中所写之事推算,想来汪先生应该在60岁左右吧,已过“知天命”的年纪,加上复杂的经历,应该已达到“看透人生”的境界。

一点看法和感受

首先,文章读起来让人很舒服,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作者营造的暖暖意境中,通过“父亲--我--儿子”之两三事,强烈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清晰地表达了作者对于家庭的理解和对子女教育的观点。总之,不愧是大家之作,但这不是我今天动笔的重点。

文中作者借其父亲,表达了很多观点,大多我是赞同的,也是在努力这么去做的。如“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 “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等等。这些我都是赞成的,对照我的不足,我想在妞的眼里,恐怕就是我对她学习上的“暴风骤雨”吧!这一点恐怕她这个年龄还体会不到这不仅仅是一种“爱”,更重要的是父亲的一份责任。

文中,作者评价其父“绝顶聪明”与“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我认为作者对父亲的这两个评价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要想联起来,中间需要加上一个“努力”,所谓“聪明”是父母给的,但成就只能与“努力”有因果关系,这是前提和纽带。

我想,孩子们拿来给父母看本文的重点应该是作者父亲对学习的“不强求”、“不责怪”,但孩子,这不是放任自流,你有没有注意到“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这个底线,还有“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这个前提和其中隐含的“努力”呢!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年与如今情况大不同,在汪先生的年代,能像现在一样从幼儿园开始进入学校的本就少之又少,更何况还有“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的“一招鲜”,这绝对相当于现在“奥林匹克”奖得主,可以免试上大学的“节奏”,所以才有了作者后来“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现在的情况呢?

我很赞成“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这句话,但前提是“设计了并自觉为之努力”。恐怕现在家长们问孩子“你长大想干什么?”没有几个人会理你。现在孩子们在想什么?是否知道他们面临的是什么?还是请他们自问吧!

啰嗦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也就三点:一是父母对孩子,不仅仅有爱,更肩负着责任;二是人生路上,成功或失败都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日积月累攒下来的,决定权在自己。今天你不经意间扇动一下“翅膀”,也许十年后就会出现“彩虹”;三是读书学习其实就像吃饭一样,前人的成果与经验就是饭中的营养,学习思考的过程就是消化吸收的过程,能吸收多少就看你怎样去学习、怎样去思考。

这就是读书的好处吧,此文饱含的营养同样是我所需,让我有了一些思考,检视修正自我,陪伴中与孩子一起成长!

借题发挥,有些跑题,算是完成作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