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亚星yaxing221 >> 校刊 >> 2019年校刊 >> 2019年第四期>> 正文内容

2019年第四期

我也想想浅浅地教语文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0-01-19 04:34:06 点击数:586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后感

初一语文组 申芳

拜读肖培东老师的大作《我就浅浅地教语文》,感叹肖老师赤诚之心的同时,更敬佩肖老师叹为观止的主问题设计,和学生舒适如潺潺流水的互动,教学语言的炉火纯青。

一、 主问题设计:新颖别致、拾级而上

肖老师在每一篇的课例后面把他当初备课时由困扰到恍然的整个过程毫无保留地呈现,包括他教后的反思感想都一览无余。不管是高中的,是初中的,还是小学的,不同学段的文本,肖老师总能以他敏锐的洞察力找到文本解读的密码,课堂上总能找到那个我怎么也想不到的切口进入,然后拾级而上,最终水到渠成,浑然天成。

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一文,我们习惯以教者的姿态去牵着学生的鼻子,去认识孔乙己这个人物,进而“告诉”学生“科举制度对下层知识分子的毒害”,读到鲁迅先生对这个人物的批判同情,了解这个社会的凉薄。这样的教学生硬晦涩,这样的课堂了无生气,我们总以“我们教了什么”自居,却从未曾考虑学生的感受和需要。学生的脑海里留下的是被老师强行灌输进去的一些所谓的知识、所谓能力、所谓答题模式。至于学生的习得,他们的思维能力提升了没有,他们的语文素养丰富了没有,统统变成了空中楼阁,子虚乌有。

肖老师在这一堂课的教学里,巧妙地以在和孩子们轻松地聊着“记得”与“不记得”的话题间,循着这一线亮光,孩子们就在肖老师“你们最‘记得’孔乙己的什么”的提问中不经意地走入了文本。孩子们就在自己已有学习经验基础上各抒己见了自己对孔乙己这个小说主人公的最初印象。这一招真是妙啊,学生感知了文本,老师摸清了学情,看似不经意,实则一箭双雕。

接着,肖老师仍然扣住“记得”的话题,让孩子们继续在文本里游走。不过,这一回是探寻到更深处,所以,肖老师抛出二问:“小说中其他人最能‘记住’孔乙己的又是什么”。

最后,肖老师的“三记”便是——这些人真的是“记住”孔乙己了吗。三个主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首尾圆合。肖老师总结孩子们的所悟:“他们记得的是孔乙己伤疤中的片段,是打折腿的那种情……但他们忘记的是孔乙己的灵魂、内心世界、他痛苦的表情……在这“忘”与“记”之间游移的都是嘲笑奚落打击,都是冷冷的讥讽的目光。这些人,我们称之为——“看客”。最终“忘——看——记”的板书让文本的内容、主题凝聚

整节课可谓简而不约,我似乎终于理解了“大道至简”的涵义。

二、课堂语言:诗意盎然、灵动翩跹

肖老师艺术化语文教学,以艺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投入,以艺术与语文学习的契合加深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的体验,从而唤醒语文学习的内驱力。其课堂语言的艺术化怕也是其中一个方面吧。

肖老师说:“其本质还是语文教学,必须坚守语文本色,切不可为艺术而艺术……”所以,在他的课堂里,无论是启发引导,还是追问点拨,他的语言听着总给人如沐春风之感,这样的语文课坚守语文的本源特质,同时又给人艺术的享受。

在他的课堂,他总能以自己的妙语点石成金,看得见的学生成长、听得见的生命拔节!例如在肖老师的课例《我的早年生活》一文的教学中,老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轻松把孩子带入了文本,再让孩子们学会了概括,懂得了写人物传记要写典型意义的事例后让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些事给他的人生带来怎样的感受。

没有任何预设,课堂每一次不可预料的生成,在肖老师而言都是极好的教学资源,都是肖老师和孩子们生命融合的瞬间,光芒四射,韵味无穷。一节课,不长,于这帮学生而言,肖老师也只是过客。但是,之于孩子们的岂止是一篇文章的学习。这样的例子在肖老师的课上随处可见。不仅如此,肖老师对孩子们的阅读体验也特别尊重,对学生的评价,总能把模糊的表达说得那么清晰流畅;每一次评价,总能让孩子们在自身理解的层面上再上一个台阶,拔一拔,推一推,不经意间学生就踮起脚尖把那高处的苹果采摘到手;每一次点评肯定的同时又总会又在湖面丢下一粒小石子,继而在湖面荡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亦或是由点及面,抑或是由此及彼多个维度,亦或是纵深开掘......

三、 教学要义:贴心阅读、功到自成

每一次听肖老师的课,随时可见他在课堂上带领孩子们细细咂摸字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贴着心去阅读”。印象最深的也是肖老师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读出了这个词(句)的什么味道?肖老师总能从一句不起眼的话或是一个标点、一个形容词、一个副词,甚至一个叹词中,通过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轻重缓急,在比较咂摸中解读了文本,抵达作品中人物的灵魂深处,领悟了写作者的意图,明白了编者的良苦用心。

记得在《山羊兹拉特》的教学中,单一个“咩”字,孩子们就读出了无穷的意蕴,如有山羊的“温和、乖巧、单纯、善良和爱”的形象;读出了山羊“咩”字中和主人公阿隆心与心的情感交流:它要给主人活下去的信心,给他安慰,它要表达自己内心的着急、欢乐,和幸福。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用声音演绎了这个“咩”中的丰富表达,真是妙不可言!肖老师在点评总结时这样说道……所以,一个“咩”字,包含着情感,也需要我们同学带着感情的因子去阅读……

一堂课,孩子们深深地沉浸在“咩”字的深深意蕴中,思索、挖掘,最后,肖老师用一句“从这个‘咩’声中,你还能读懂小说怎样的主题怎样的情感?”对小说的主旨做了引领,试想:有前面师生“咩”字丰富内涵意蕴的理解演读的铺垫,这样的主题升腾还会突兀吗?

诚然,很多时候,我们在课堂上看似重视了朗读,但事实上我们并没有真正地去读,读到文本的内核,只是在文本外游离行走,终究也是徒劳而无功的。真正的阅读应该是像肖老师这样,在自己深度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以那些看似不起眼实则韵味无穷的字句为抓手,撬开解开文本重点难点的切口,以一敌百,让酣畅淋漓的师生品读使课堂变得立体、丰厚。

书,已然读完,肖老师言其为“浅浅地教语文”,可曾知这哪里是“浅”!这明明是至纯至清的一种境界!这是一种超越,一种出神入化,一种炉火纯青!就像有老师评价,这是“干净大气”的本真语文课堂!仰望、凝视、捕捉、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