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亚星yaxing221 >> 校刊 >> 2010年校刊 >> 2010年第三期>> 正文内容

2010年第三期

走进东庐中学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1-08-31 16:37:00 点击数:848
 

数学组 李永辉

  接到去东庐学习的任务时,我为能够出去学习到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经验而高兴。同时感到身上的担子也重了,能不能把学到的先进经验用到我们的学校,也是思绪万千。临行前,我上网查找了关于东庐中学的一些资料。初步了解到一些关于讲学稿教学的情况,最让我感到敬佩的是讲学稿的创始人—陈康金。

  一个农民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了母校。在这里工作了三十年,三十年的风风雨雨锻炼了陈校长的硬汉性格。东庐中学当年是一个“三差三后”的学校,好多老师都在应付自己的工作。陈校长看到这种情况,意识到:不改革便是死路一条。在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教学资料的前提下,又走访了改革成功的学校,最后诞生了“讲学稿”的教学模式。在许多压力下,“讲学稿”的教学模式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陈校长成功了,他的学校也成功了。现在,学校已经习惯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到访者,东庐人也毫不吝啬的把自己的“法宝”介绍给同行。当我们走进东庐中学时,看到了一个建设不算高级但是却很有文化气息的农村学校。老师和学生都很亲切,大方的面对来访者。让我感到,一个成功的学校,他的老师和学生都是那么的自信。

  410日下午,我们一行10人在东庐中学,分科听了来自东庐和其他使用讲学稿的学校的展示课。真正的接触到了讲学稿模式下的课堂。在听课中,我发现东庐的师生已经适应了这种教学模式,课堂上,老师把更多的时间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这个时候学生可以自己上台把自己的学案放在投影仪上,讲解自己的思路和做题过程。老师在一旁适当的加以引导,形成了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一个新型课堂。我想到了我们的课堂,老师怕学生讲错,所以就多说,学生就听,说的很少。而东庐的课堂就是把学生的错误展示在课堂之上。讲出自己的错误,这样其他学生就会记忆深刻。整堂课下来,学生都在认真地听。我联想到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上课容易走思,注意力不集中。这些也让我看到讲学稿的巨大作用,它先让学生自己提前预习,完成学案上规定的题目。遇到有问题的做上标记,写出遇到的困惑。这样,老师在上课前,先查阅学生的疑惑点,在上课前,就做到心中有数,就知道什么地方应该作为重点去说,应该怎样说。心理就有底了。尤其在第二天,当时做课的东庐中学的徐诚老师,讲解了他的教学思路,我就更加明白讲学稿的优势。他说,在上课前,老师要明白为什么教这节课?学生要学到什么?我怎么教?课前准备要充分,老师和学生都要做到。他还说:学生需要的是“分”,所以考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让我联想到新课标下的考试说明,明明要求某个知识点掌握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可是我们的老师却千方百计的深入,增加难度,到头来,学生越听越迷糊,老师越教越费劲,还怪学生笨。可是到考试时,发现自己费了好大劲的讲解的题目,却没有出现在试卷上。学生们也费了劲,可是却没考出自己的好成绩。这些都值得我们反思。

  我的设想:我觉得东庐中学讲学稿的教学模式比较适合我校学生,理由是:我校的学生大部分处于城乡结合部,和东庐的情况有些类似。这部分学生的特点就是家长的知识水平较低,管理孩子的方法简单。甚至不管不问。所以这些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较差。不积极,不努力。在学习上丢三落四。基于以上原因,我觉得讲学稿的教学模式,应该适合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还没做,效果到底怎么样,还不知道。我们必须尝试,在尝试中,肯定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这次学习中,我们针对一些突出问题,询问了东庐中学的老师。比如讲学稿的发放时间;什么时间判阅;没有当天课的作业,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怎么办;能不能保证学生预习的时间;主动性差的学生不预习、不完成讲学稿怎么办;等等。

  我觉得我们要实行讲学稿的教学模式,首先应考虑我们是先做试验,尝试性的做;还是从现在开始就实行这种模式?我觉得我们现在只是部分老师见证了东庐的经验,很多老师只是听说,没有实际接触,所以在实施阶段,应该困难不少。所以,我认为应该尝试性的先做试验,看情况,看效果的大小。具体措施:先从一章开始实施,发挥我们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我先安排每位老师写一节课的讲学稿,然后一起交上来,并且在一起统一审查,统一定稿。每位老师虽然只写一节课的讲学稿,但是在一起审查时,每一节课的讲学稿,需要修改的,需要增加的,每位教师都要充分发言,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相当于每位老师都把这一章的内容备了一遍。再交给教学处审查,定稿,印刷。这个工作必须提前一周完成。然后,每位老师还要通过对这一章节讲学稿的使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在集体教研时,把使用中的问题汇总,为今后推行讲学稿作基础。现在,虽然我们有投影,但没有实物投影仪,学生的学稿,怎么去展示?

  讲学稿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整个课堂的过程,学生都在参与。同时,每个学生都保留了学案,在课下,可以看到自己的问题在哪。有些学校还在最后,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反思。我想讲学稿的教学形式,很好。但也不能照抄,要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可以作适当的改进。比如,有的学校把讲学稿印成册子,发给学生,减少了学生容易丢失的不足。还有的学校根据自己生源的情况,在讲学稿的设计上,也作了改进。现在“讲学稿研究会”成立,还有自己的网址,可以更加完善它,可以让更多的老师来关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