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亚星yaxing221 >> 校刊 >> 2015年校刊 >> 2015年第一期>> 正文内容

2015年第一期

【心理驿站】青少年心理健康误区(十八)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5-01-05 16:15:00 点击数:979
 

 摘自《青少年101个心理健康误区》

——白马 

 

  95.稳定就是一成不变

  你喜欢一成不变的状态。朋友就是那几个,学习环境不变,甚至住处的摆设也是常年不变,你觉得只有这样才能给自己带来稳定感。所以你不愿到新的场合中去,不愿结交新朋友,不愿布置自己的房间,甚至到别的教室学习你都不愿意。

  错在哪里?

  你之所以那样喜欢“稳定感”,其实是惰性心理在作怪。长此以往,将会使大脑功能严重衰退。刚到一个新环境时,由于你必须接触一些新的、连续的事情,你的头脑要不断地运作,想办法解决所发生的各种问题。而一旦习惯了眼前的一切,大脑中所谓“思考节约装置”便会启动,因为同样的东西谁也不会重新考虑一次。你沉溺于一成不变的状态,大脑机制便会变得锈迹斑斑,精力也会大大衰退。当你在一成不变的状态里呆得太久,将愈来愈怕再到新环境里去。因为自己的脑子因好久不用而变得迟钝,对新环境也就没有了信心。这会使你更加喜欢呆在固有的状态里。如此恶性循环,你以为一直都处于“稳定感”的光照之下,却没有发现无论是你的环境还是自身都在一步步腐朽下去。不要以为这是危言耸听,如果不及时克服心中的惰性,你的人生结局将注定是“腐朽”的。

  走出误区:

  为了避免陷入这一可怕的状态,你必须让自己的头脑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意识。要做到这一点,只有从外部加大必要的活动刺激才行。最典型的方法便是改变生活的步调和空间。比如跟朋友一块出去旅游,想方设法认识一下朋友的朋友,这会使你对其他环境中的信息了解得愈来愈多,即使有一天踏入了那个环境,也不会傻子似的束手无策。另外就是常常变换一下自己房间的布局。这种空间上的变化,将促使你对已有的生活方式重新调配,从而促使大脑运转。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培养自己的挑战精神,以克服自己的惰性。真正的稳定感绝不是靠惰性来获得的,而是靠勤奋打出一片新天地,让自己成为那片天地的主人。

  打出一片新天地,做那片天地的主人

  

  96.解决问题一定要从最难的地方下手

  不管做什么事,你都喜欢先从最难的地方下手。比如在考试时,我总是先把比较难的题目做出来,然后才去解答较为简单的。你以为如果完成了最难的部分,那剩下简单的部分也就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了。而如果先做容易的部分,那就会对困难的部分产生畏难情绪,那将会不利于解决问题。

  错在哪里?

  任何问题刚刚摆在人的面前时,都会因为不了解而显得较难解决,如果你再从最难的地方下手,那无形中便给自己制造了更大的困难,这样就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样一来,做事的效率就会慢下来,甚至停滞不前。你肯定有过登山的经验,当看到山顶时,满身的疲惫会突然一扫而光。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终末效应”,而你“先从最难的地方下手”的方法是先看到了困难,这是对“终末效应”的背逆。相反,如果你能按从容易到困难的顺序,那你会越做越有信心,潜能也会得到充分发挥,再面对最困难的部分时,就会感到信心百倍、游刃有余。

  走出误区:

  你要学会做事时先从容易的地方下手。暂时避开最难的并不是将困难束之高阁、置之不理,而是先做容易的部分来培养自己的信心,然后再解决它。当你做最容易的部分感到得心应手时,你就会信心大增,使你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如果你在这时再去处理最难的部分,那困难就会被你昂扬的斗志所弱化,你也很容易把你的最高水平发挥出来,这样,困难也就变得相对容易起来,你也就不会再产生畏难情绪,而是一鼓作气地把困难克服掉。所以,在以后做事时,你不要被急于求成的情绪所干扰,而要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遇到难题可以先从容易的地方下手

  

  97.喜欢自责

  你总是喜欢自责,你以为这才是促使自己不断进步的明智之举,如果一想自己的优点,不但不利于改正缺点,还会使自己产生骄傲情绪。所以你整天都在想自己哪件事做得不好,学习上哪儿有缺陷,一点也不考虑自己的成功之处。

  错在哪里?

  一个喜欢反复挖掘自己缺点的人,将会发现自己的缺点愈来愈多,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斑点扩散效应”。比如一面洁白墙上有一处斑点,你总是不由自主地忽视其它干净的地方而专注于它,这使你觉得整面墙都很脏。人对于自身也是同样,过分关注自身缺点,将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造成不应有的自卑。一个自卑的人并不能“不断进步”,反而会在“缺点”里愈陷愈深。而对付这一“自卑”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回想自己的优点。你将回想优点视为骄傲的表现,极力克制,其实是拒绝了克服自卑的机会。一个不能正视自身优点的人,将一无所成。

  走出误区:

  用不断回想自己优点的方式战胜自卑,这也就是心理学上的“部分攻击”效应。比如你的学习不太好,不妨将自己学的最好的一门功课成绩加以赞美,继而自己的内心便有些激动,“我完全可以利用学习这一门课程的方式学好其它功课呀!”哪怕你身上的优点再小,只要不断地重复回想,就会加大它在自己心中的分量,再大的缺点也会觉得不足挂齿了。这样一来,你会觉得自己满身都是优点。这其实也正是对“斑点效应”的反其道而行之,将心理上的“斑点效应”转化成了“亮点效应”。这样做并不是骄傲,而是锻炼自己的信心,如果你坚持使用反复回想自身优点的方法,就会使你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亮色。

  反复回想自身的优点,可很好地锤炼自信心

  

  98.总想把一切都弄清楚

  在要解决一件事时,你总是试图把这件事的所有细枝末节都弄清楚,你想以此达到了解更多知识、全面解决问题的目标。但你却常常发现,在你大大地费了一番心思之后,你最初的目的却一点也没有实现。

  错在哪里?

  面对问题时,只有抓住它的主要矛盾,才能使自己的实力集中发挥出来。你如果一味穷究细枝末节,肯定会使你的精力支离破碎。任何一件事情的促成都有着数不清的原因,每一个原因又是由无数条件促成的。你如果抓住细枝末节不放,无异于置身于迷宫的洞穴,这个洞穴看似有无数的出口,无数的通道,可你的意识一旦深入其中,才会发现与所要解决的事情离得愈来愈远。

  走出误区:

  每个人都有“了解不全生力量”和“了解过多变软弱”的心理作用。对于环境或某个人不甚了解,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认知上的未分化作用;反之,如果认识过多,反而会使你无所适从。比如你正要搬动一张桌子时,突然被它上面的雕刻所吸引,继而又联想到这种雕刻属于哪种风格,这种风格的代表人物是谁,这个人是受哪个雕刻家的影响……等等,这样下去,你的意识即使游遍整个宇宙也难穷其根。你以为这样是在丰富自己吗?其实不然,这一切的思考对你搬桌子本身毫无帮助。所以,对事情了解到某种程度以后,就不要再多想,而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这样才能保持心态的稳定,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更有利于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