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亚星yaxing221 >> 信息 >> 推荐文章>> 正文内容

推荐文章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教师慰问信精神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3-09-29 14:42:00 点击数:689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教师慰问信精神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

在第2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教师致慰问信。在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教育事业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了教师的重要作用,对全国教师提出殷切希望。总书记的慰问信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教师的亲切关怀,为进一步做好教育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为广大教师的成长指明了前进方向。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教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爱心、知识、智慧点亮学生心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既是对广大教师过去工作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总方向和总指针。为谁服务,既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也是教育中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重大问题。教育必须始终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向。党的十八大谋划出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两个百年的宏伟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教育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不动摇。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根本落脚点。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我们应该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以及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新特征,都对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全社会都要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环境,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造就国家发展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广大教师承担着新的责任和使命。广大教师要解放思想,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个性发展。要打破用一把尺子量学生的观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广大教师要纠正一切教学行为瞄准考试和通过增负提高成绩的错误做法,创新教学形式,多采取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广大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社会实践,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慰问信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切实做好教书育人各项工作,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立新功。

《中国教育报》20139111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教师慰问信精神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

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工作和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调了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和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以实际行动为教育改革、国家发展做出新贡献。

当前,全国13亿人民都在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是最坚固的基石,也是最重要的支撑。只有优先发展教育、培养优秀人才,才能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成庞大的人力资源、人才资本优势;只有下大力气办好教育、发展科教,才能给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最有力的支撑;只有让人民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让人人都获得福祉、享受幸福。

特别是在当前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众多挑战,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经济增长面临巨大压力,尤其需要发挥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教育不先行,人才难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向教育发展要创新潜力、向人才开发要创新活力。

面向未来,教育承载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这对推动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出更高要求。教育必须适应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发挥教育在思想塑造、文明传承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培育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加快与科技创新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快与市场的对接,培养更多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必须适应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期望,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着力实施素质教育,让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关键在教师。各地要把教师队伍建设当作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广大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引路人、文明传承者的作用,立足本职岗位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教育改革发展。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实现中国梦,教育任重道远,教师使命在肩。各地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以更加昂扬、更加积极的姿态投身教育事业,勇于改革创新,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百年大业做出更大贡献,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中国教育报》20139121

教师是立教之本 兴教之源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教师慰问信精神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对教师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现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做出了新的精辟论述。各级教育部门、各类学校和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充分认识教师的崇高使命,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创新人才的不断涌现,同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教师是兴教之源,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好学校、好教育的最重要标准,就是要有好教师。一所学校、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如果教师有爱心、有学识、有高超的教育艺术,那么硬件设施即使有些简陋,家长、学生也会心向往之。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关键在教师。

教师是中国梦的奠基者。教师的重要使命,就是为每个孩子播种梦想、点燃梦想,并帮助他们实现梦想。每一间平凡的教室,每一节朴实的课堂,都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类文明精神的接续、人生梦想的起航。正是有亿万个孩子梦想的放飞、绽放,中国梦才更加光彩夺目。如果说中国梦最坚实的土壤是在学校,那么教师就是最伟大的造梦师,他们用默默无闻、孜孜不倦的智慧劳动,让每一颗年轻的心灵都与中国梦激情相拥。

教师是现代公民的培育者。教育的目的是立人,能不能培育出健康向上的未来合格公民,能不能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取决于每位教师是否心中有,取决于他们的工作质量。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人们的开放、民主、权利意识日益增强。时代呼唤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责任担当、理性文明的新一代大国公民的诞生。教育时不我待,教师任重道远。如果每位教师都能自觉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时代使命,坚守理想,为国育才,那么中国的未来就会更光明。

教师是文明的传承者和创造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不仅要在学业上释疑解惑、循循善诱,更要为学生人生指引方向;不仅要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更要关注并努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使他们的精神生命也健康发展。只有广大教师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纯洁精神的人,并乐于过问学生的精神生活,我们的教育才会更有内涵、更有品位、更有魅力。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各级党委、政府要树立教师是教育第一资源的意识,把重视教育、关心教师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改善教师待遇,提升教师素质,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广大教师要深刻认识自己的伟大职责,兢兢业业,诲人不倦,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中国教育报》20139131

教师承担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教师慰问信精神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指出,广大教师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总目标,对全国1400万教师提出的殷切期望,也是每位教师应充分领会并积极践行的时代使命。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水平,根本上取决于其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们唯有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才能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3年来,教育改革风云激荡。但老百姓对教育满意不满意,最终要看教育质量有无提升,这在根本上取决于千千万万教师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不懈努力。教师要努力转变教育方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营造生动活泼的育人过程。教学要摒弃注入式,采用启发式。要注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使他们有时间思考、有时间实践、有时间参加自己喜爱的文体活动。教育是一门实践的学问,真、善、美、爱的种子能否播撒到每个孩子的心田,关键在于教师的实践能力。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会努力了解学生的一切,并据此改进教学,让学生看到他们学的知识与他们所生活的世界密切相关。一旦这种联系建立起来,就变成学生推动教学、教学赢得学生,必然会在家长乃至全社会树立口碑。

教育公平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石。最终的公平应该是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的作用就是要为孩子提供最合适的教育。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理解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发展能力,人人都能成才。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从幼儿开始要保护儿童的好奇心,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教师还要主动拓展教育格局,聚合教育资源,营造全员参与、民主协商的育人氛围。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这是现代教育民主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形成合力育人机制的前提。作为教育改革的基层实践者,教师要有开放的意识,以开阔的视野和胸襟,主动聚合包括家长、社区在内的各种资源和力量,搭建大育人格局。只有社会普遍意识到,在孩子成长事业上没有旁观者,人民满意的教育才会有肥沃的土壤。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师重任在肩。我们相信,只要每位教师都积极行动起来,在时代与职业的坐标中找准定位,在大时代、大事业的格局中明确作为,出色履行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波澜壮阔的教育改革一定会出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和谐景象。

《中国教育报》20139141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教师慰问信精神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提出了三个牢固树立新要求,要求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新时期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指明了方向。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当前社会转型、思想观念多元并且激烈碰撞的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越来越成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只有牢固树立这一理想信念,广大教师才能找到精神上的,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统一起来,找到职业和人生的前进方向。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教师教好书、育好人的基本要求。古语云:其身不正,何以正人。教师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乃至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强烈的示范性,其影响广泛而深远,甚至可以影响一生。教师只有自身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以灵魂影响灵魂,以人格引导人格,教出理想远大、信仰坚定的学生,引领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让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师首先要主动学习、深入研究,自觉加深对共同理想信念的认同,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领悟,实现真学、真信、真懂,真正做到入脑入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充盈自己、鼓舞自己、壮大自己。

教师要做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传播者,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符合学生个性特征的方式,感召、引导学生学习并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要唱响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点燃学生心中对美好梦想的追求、对真善美的向往,特别是在事关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要站稳立场、善于引导,帮助学生澄清模糊认识、明辨是非,成长为理想信念坚定的优秀人才。

身教胜于言教,要让青少年真正认同共同理想信念,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教师身体力行、做出榜样。广大教师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谈举止、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行动以及投身改革创新的实践,彰显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在师生互动中形成知党爱党跟党走的良好氛围,进而带动学生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想凝聚力量,信念铸就坚强。教育系统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一定要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强学习贯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正确育人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绽放绚丽光彩。

《中国教育报》20139161

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教师慰问信精神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指出,希望广大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为广大教师的成长指明了方向。

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有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凝聚人民共同奋斗的强大力量,是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对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大意义。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矛盾高发时期,社会思想观念庞杂多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甚嚣尘上。人们期盼主流价值的倡导引领,渴望道德热情的亲和凝聚。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更是美好价值的弘扬者、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映射着社会发展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良好氛围中,教师是带头践行者,也是良好社会风尚的积极推动者。

近年来,张丽莉等一系列教师的英雄壮举受到了广泛赞扬,他们传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激起了强烈共鸣。这充分说明,教师是人伦之楷模,万世之师表,是美好价值理念的言传身教者,是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于大众心底、传播最远最广的人。广大教师崇德重义、向上向善的言行能够化坚冰为暖流,成为现实社会中的一泓清泉。而教师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也将不断完善自我、延续文明、走向崇高。

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师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这种践行,不仅仅表现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力量,更体现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点滴。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广大教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这是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教师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要引导青少年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知党、爱党、跟党走的信心和信念。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理想,弘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高尚道德情操、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带头践行者和坚定传播者,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不懈的追求。广大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不断追寻真、传播善、创造美、践行爱,同时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培育可靠接班人、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教育报》20139171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七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教师慰问信精神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提出,希望广大教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总书记的这一要求,指出了教师的重要作用,是对教师教书育人使命的深刻概括,为广大教师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永续发展。在学时期,正是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的关键时期,是奠定人生方向的重要阶段。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和使命,对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神圣责任,必须自觉地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广大教师就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合格的人才。这就要求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的最大追求,以培养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为己任,积极引导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关心每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广大教师就要修身立德,为人师表。树人者必先立德,教书者必先强己,为师者必先自律。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有好的教师,才能教出好的学生;唯有教师人格高尚,才可能有学生心灵的纯洁。广大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坚持以德立身、自尊自律,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赢得社会的尊重。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广大教师就要学为人师、不断创新。当今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每个人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适应工作要求。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更要不断地用新知识充实自己,以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严谨笃学,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重视学习的楷模;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科学、新技能、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要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把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和国家对教师高度关心和重视,人民群众对教师寄予深切厚望。广大教师应不负众望,努力成为学生知识的传授者、人生的引路者、文明的传承者、道德的示范者,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教育报》20139181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八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教师慰问信精神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指出,教师应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教师成长成才的途径和方法,对教师素质的持续提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当今世界飞速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对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师而言,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使自己拥有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时刻为学生提供鲜活的成长清泉。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需要教师不断拓展视野。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跳出所任教的学科,乃至跳出教育看教育。看见巍峨的群山,才能深刻感受到沙石的伟大;看见滚滚的江水,才能深刻体会到滴水的力量。教师只有视野开阔了,才能体验到云卷云舒的知识之美,才能更加全面地看待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和所传授的知识,才能举重若轻地胜任本职工作。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知识爆炸和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元,任何人包括教师都不可能垄断所有知识的传授。如果教师不及时更新知识,仅靠吃老本是难以胜任教书育人这一神圣职责的。而且,身处学习型组织的学校,身处不断变革的社会,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榜样示范,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引导力量。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需要教师不断更新学习方式。随着科技进步和学习媒介的多元化、立体化,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学习的效率和效益。博览群书是学习,谈话聊天是学习,网络互动是学习,上微信、刷微博也都是学习。只要终身学习的理念渗透于自己的身心,每时每刻都是在学习,每处每地都是在学习。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还需要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作为教师,仅仅具备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不断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不断研究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对规律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驾轻就熟、举重若轻。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生活中不断体悟、感知生命的美好,将自己的所知所学融进与学生的点滴交往之中,将自己的生命本身塑造成一本书,使自己浑身上下都散发出教育力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只有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将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生命行动,才能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真正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如此,是教育之幸,更是国家之幸。 

《中国教育报》20139191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教师慰问信精神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

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工作和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调了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和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以实际行动为教育改革、国家发展做出新贡献。

当前,全国13亿人民都在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是最坚固的基石,也是最重要的支撑。只有优先发展教育、培养优秀人才,才能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成庞大的人力资源、人才资本优势;只有下大力气办好教育、发展科教,才能给经济社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最有力的支撑;只有让人民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让人人都获得福祉、享受幸福。

特别是在当前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众多挑战,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经济增长面临巨大压力,尤其需要发挥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教育不先行,人才难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向教育发展要创新潜力、向人才开发要创新活力。

面向未来,教育承载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这对推动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出更高要求。教育必须适应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发挥教育在思想塑造、文明传承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培育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加快与科技创新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快与市场的对接,培养更多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必须适应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期望,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着力实施素质教育,让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关键在教师。各地要把教师队伍建设当作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广大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引路人、文明传承者的作用,立足本职岗位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教育改革发展。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实现中国梦,教育任重道远,教师使命在肩。各地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以更加昂扬、更加积极的姿态投身教育事业,勇于改革创新,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百年大业做出更大贡献,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中国教育报》2013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