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亚星yaxing221 >> 校刊 >> 2024年校刊 >> 2024年第一期>> 正文内容

2024年第一期

更新理念,深入学习,认真实践 ——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心得体会

作者:编辑部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4-09-02 08:40:07 点击数:54

更新理念,深入学习,认真实践

——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心得体会

初中部23级语文组  石江岩 

2022年10月,我参加了河北省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在学校领导的精心指导和语文组全体教师的帮助下,我的写作课《写出人物的精神》获得了省级精品课。回顾这一过程,有经验和收获,也有反思和不足,但更多的是成长。下面,我就从上这节课的过程来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感悟。

一、更新理念,积极探索

说起这次参赛活动,我要先从2022年6月的《一滴水经过丽江》说起,大家一定都还记得去年董俊玖老师上的那堂语文课吧,那是李校长、马主任和郝主任带领我们20级语文组教师共同研磨的第一堂“三段六步”讲学稿模式的语文课。整个过程,我们全程参与,钻研新课标,改变教学理念,制作讲学稿,反复研课磨课,坚实地迈出了新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步。与此同时,新课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也深深地植入了我们的心里。也是从那一刻开始,激发了我探索新课程模式的兴趣和热情。

9月份的区评优课,我们20级语文组跟郝主任一起研磨《三峡》一课,从情境的创设,到学习任务的设置,再到语言的推敲……反复研磨,反复锤炼,郝主任年轻有活力,思维灵动,苏老师和董老师经验丰富,语文组的姐妹们群策群力,追求完美,这一过程,也让我收获颇丰。

所以,2022年9月28日,精品课遴选活动的通知发出来的时候,评优课的打磨刚刚接近尾声,美好的国庆假期即将开始。也许是这种探索的热情的感染,没有犹豫,我们20级语文组的三位教师就一起报了名。因为对于新课堂模式的探索,这是一个机遇,但同时,它又是一个挑战。因为课例要求的形式是微课录制,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一种融合,需要在校园电视台进行录制和后期剪辑,这是我们以前所没有做过的。但思考之后,我们还是选择了学习和尝试。

由于时间关系,整个课例的准备、设计、录制和剪辑,全都是在国庆7天假期里完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备课交流的难度,所以,这个过程中的很多沟通都是通过线上交流完成的。虽然时间紧迫,但我们还是努力克服困难,力争做到精益求精。

二、紧扣课标,精心设计

我这次选择的课例是七下第一单元的写作课《写出人物的精神》。选定课题后,我就开始细读文本,研读课标和教参,自己先确定大致的思路和框架,然后通过语文组线上集体研讨,最终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并依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情创设学习情境,布置学习任务。

这一课,是七下第一单元的写作指导专题,当然与本单元所选课文有着密切的联系。本单元所写人物,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作者结合人物生平及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的特征和内心世界,所以,这可以是我们写作指导中的一个很好的抓手。

大体构思出来之后,许主任又带领我们逐项学习“精品课”评选标准,一一对照,明晰方向,确定思路。

最后,再结合新课标“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和核心素养导向,通过集体研讨,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

1. 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之间的关系,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

2. 让学生在思考探究和实践中学会运用具体的描写、叙议结合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精神。

3. 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确定教学目标后,怎样达成?怎样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人物的外在特点来表现内在精神?这是本节课要集中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们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标提出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多样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在实践中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节写作课我们由《红楼梦》中对林黛玉和王熙凤的描写片段,引导学生思考:这部作品为什么可以把人物描写得这样鲜活灵动,耐人寻味?从同学们都熟知的古典名著《红楼梦》说起,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就建立了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联系,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带着这样的好奇心自然引出第二第三个环节:布置任务,学生活动环节。从而引出写人要抓住人物的内在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导入本课的学习。

(二)布置任务,学生活动

语文学习任务是素养导向的语文实践活动,即真实情境下的语言文字运用。完成任务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效果,这就是学生活动的环节了。在这里,我们设计了四个学习任务:一是了解人物的内在精神,二是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的关系,三是思考探究——怎样写出人物的精神,四是品读赏析,感悟提升。这一系列学习任务的设置,也来源于智慧平台上罗滨老师关于新课标中单元整体学习的启发,下面先与大家分享这段视频:

这四个任务的设置是由浅入深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本单元课文特点,让学生通过整体把握本单元内容,通过对本单元课文中人物描写的纵向分析,学会总结归纳,在运用中去品味人物描写的妙处,通过对比阅读和思考交流感受人物描写的方法,紧扣新课标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学习目标。

具体设计如下:

学习任务一:了解人物的内在精神

这一环节先解读什么是人物的精神,然后点出要写出人物精神,就得抓住他丰富的个性和精神世界。

学习任务二:把握人物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的关系

通过这样一个框架图让学生明白人物外在特点和内在精神的关系,并且理解我们要写出人物精神,就是要通过这些外在特点,以形写神,使人物之神跃然纸上,来揭示人物的内心,进而表现人物的个性与精神品质。

学习任务三:思考探究——怎样写出人物的精神

主要以本单元所学课文为例,从所写人物、采用方法和表现特点三个方面来进行探究讨论,结合本单元课文案例,引导学生逐层探究,讨论交流,归纳出写出人物精神的三种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首先,通过《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的几段话以及《回忆鲁迅先生》中对鲁迅先生的多角度的细致描写来归纳出

方法1:

抓住典型事件并通过细节刻画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接着,以《邓稼先》一文中,通过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来突出邓稼先的毫无私心、甘于奉献的精神,以及《阿长与山海经》中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和《孙权劝学》中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为例,引导学生归纳出

方法2:

借助对比、衬托、欲扬先抑等写作手法突出人物精神。

最后,通过对《邓稼先》和《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两篇文章中的结尾部分的分析总结出

方法3:

借助一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

这三种方法的归纳,也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

学习任务四:品读赏析,感悟提升

这里以新闻报道中对奔赴武汉的钟南山院士的描写为例,让学生体会在日常写作中,这些方法往往是综合运用的,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一设计,也渗透了核心素养的语言运用和审美创造两方面的内容。

(三)课堂小结

在上述讨论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写出人物精神的三个方法,为后面的学以致用作好铺垫。

1、可以抓住典型事件和细节刻画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2、可以借助一些写作手法来加以突出强调人物精神。

3、还可以借助抒情、议论来画龙点睛。

(四)习作指导,写出精神(学以致用)

这个环节其实也就是我们三段六步中的展示提升环节。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练笔,这里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置,分三步作逐层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归纳,最后形成写作提纲。

(五)布置作业和推荐阅读: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两种,推荐阅读作品为《红岩》和《五柳先生传》,拓展视野的同时,培养文化自信。

三、关注细节,反复锤炼

除了教学环节,在录课前还要将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设计好,因为录课的容错率极低,只要修剪,画面或多或少都会留下痕迹,影响视频的流畅性,所以,视频需要剪切的次数越少越好。根据语文课的课堂特点,课堂语言的规范和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过渡都要关注到。这个提词稿终稿是3516字,是经过了6次修改才最终定稿的。有时为了其中一个环节的斟酌,我们常常一直探讨到深夜。因为是录课,所以预设即课堂生成。这一点和日常面对学生上课的课堂是不同的。起初我还不太理解这个稿子为什么要求那么精准,录过一次之后才有了切身体会。

四、课后反思,感悟提升

1、更新理念,明晰方向,我们的努力才会有效果。

前期新课标培训的学习,加上“三段六步”新课堂教学的实践,还有这次精品课备课录课的过程,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转变理念的重要性——思想是灵魂。理念正确了,方向才能明晰,这样,我们后期的努力才会有意义。比如本课学习目标的制定,我们就是在结合新课标“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和核心素养导向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研讨,增加了“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这一项。

2、团结协作,精益求精,付出就有收获。

这次做课,虽然时间很紧张,但我们还是做到了认真努力,斟酌细节,力求更好。课件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通过仔细推敲的。时间紧,任务重,所以那几天几乎每晚都熬夜。课件成型之后,录课还需要两个人配合,一人负责翻ppt,一人负责点提词器,这个也需要事先熟悉一下,有些问题是线上不好解决的,我们就到学校来做。录课改稿那几天,每次来学校,都会看到李书记、许主任和王主任忙碌的身影,他们时刻关注大家的录课情况,并及时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还有赵主任、崔际杰老师、高连海老师、李文双老师和信息组的其他老师们,连续几天加班,全力为大家提供技术支持。我们10月6日录课结束的时候,已经到了晚上11:30,第二天上午,陈会霞、张小燕和崔际杰三位老师又帮我一起完成了视频的剪辑修改工作。大家的团结协作,无私帮助,令我感动,也让我再次感受到了我们44中这个团结务实的大家庭的温暖。在这里,对所有帮助和支持我的领导和同事们,表示真心的感谢。

3、以赛促教,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这是我对比赛与日常教学的关系的理解。新课标、三段六步、讲学稿、智慧平台,这些其实都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理论需要实践,过程需要引导,而教学比赛,就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催化剂,它在一定程度上督促我们去深入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并积极探索,将它付诸实践,我想,只要我们认真去做了,不管结果如何,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活到老,学到老”,不管到了什么年龄, 学习,都是没有止境的。这个假期我们又参加了一系列的新课标和智慧课堂的培训,通过聆听各位专家的讲座以及课程实施的案例分析,许多原来模糊的概念在头脑中渐渐清晰起来。 我学习着,思考着,改变着。日常备课时,我也开始拿着新课标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一点一点的对照自己的设计是不是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标准,是否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等。

作为一线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会继续以新课标为引领,积极学习智慧课堂知识,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依托新课堂讲学稿,加强集体备课,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增强情境性和实践性,在不断的学习、思考与实践中,不断进步……

以上是我参加这次精品课遴选活动备课上课的经过,以及课后的反思和感悟,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