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亚星yaxing221 >> 校刊 >> 2022年校刊 >> 2022年第三期>> 正文内容

2022年第三期

一个初一男生的自伤厌学案例

作者:编辑部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3-02-09 15:21:10 点击数:28887

初中21级心理组  曹梦倩

一、案例情况描述

案例:“烦透了!不想读书了!死了就解脱了!”这是我心理信箱里的一个留言条。

该生是我本学期实际辅导的一个案例:初一某班男生,手臂上有小刀划痕,存在自伤行为,学习动机薄弱,存在上课睡觉、注意力不集中等学业问题。

该生身高较高,体型偏瘦,嘴唇发白,经班主任描述具有低血糖头晕的情况。该生父母工作较忙,早出晚归,早上学生自己起床吃饭上学,出现过起床晚不吃早饭匆忙上学迟到的情况。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生活和身体关注较少,那么对于青春期孩子内心的关注应该也是不多的。

辅导过程中该学生有抽泣、流眼泪现象。初见我时脸上还是挂着笑容,随着交谈的深入,触及到了自己脆弱的地方,他慢慢敞开心扉,吐露心声。该生心里存在一个矛盾冲突点,那就是想要好好表现自己,让班级更好,让父母开心,却做不到高度自律,表现并不好,出现了外在行为结果与内心渴求的矛盾与冲突。想要展现自己、结交朋友,却因内心自卑缺乏安全感,苛责自己是在“刷存在感”,这是渴望社交与缺乏自信之间矛盾冲突的表现。

二、案例家庭背景调查

学生父亲母亲都在市区外面的工厂里上班,每天要很早出门,晚上回家较晚,家庭经济情况一般。父亲晚上回家就是躺床上玩手机,很少关注孩子学业情况以及生活情况;母亲性格较为暴躁,容易生气,学生比较害怕母亲生气。

该学生提到六年级时因厌倦学习,情绪不稳定,与母亲发生争吵,进而自己冲向厨房拿菜刀划了自己两刀。结果是母亲十分生气,他被母亲打了。母亲生气的样子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便暗下决心好好学习,不再让这种事情发生,但是近期又出现了拿小刀划伤自己的情况。该生学习动机有避免惩罚、避免批评的成分在,为了拿到优秀的成绩使得父母满意,自我价值感较低。

三、案例原因分析

1.宣泄情绪:该生内心需求与实际行为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苛责自己做得不够好,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自己的愤怒、不满的情绪,是对自我的一种不接纳行为。

2.渴望关注:该生缺少父亲母亲的陪伴,生活上不能得到父母周全的照顾,父母对其心理上的关注更加缺乏,自己的真实感受也很难被父母知晓。因此该生在校园中想要积极表现,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当自己表现并不是很出色时,自伤的行为便成了一种吸引众人注意的方式。

3.情绪低落、抑郁:长期的情绪低落、压抑,缺乏成就感、自我价值感。

4.缺少自信。

5.缺少正确的社交方式方法引导以及增强自律性的方法引导。该生认为自己交朋友的方式是在“刷存在感”,实则是缺少社交技能的表现,存在错误的交友观念。该生认为自己缺少自控力,做不到自律,这方面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6.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模式,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即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降低。

该生在学业上表现为厌学,包括厌学的情绪、厌学的态度和厌学的行为,典型表现就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反感,还经常逃学,偶尔旷课,它的直接影响就是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在这个案例中,该同学自我控制力弱,缺少关爱,缺少正确的引导以及心灵上的安慰鼓励,更缺少有效的交流沟通,致使他对学习产生无力感,上课睡觉不写作业,养成了上网打游戏等不良习惯。

四、本案例主要辅导方法

1.目标激励,重塑自信。学生之所以产生无助感,多是由于在以往学习过程中,有过太多的失败创伤,所以不要幻想通过一两次激励性谈话就能改变这种局面,而应该给予具体的、持久的支持。在辅导过程中指导该生建立一个“跳一跳够得到”的目标,并帮助其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从而获得自信和成就感,逐渐积累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通过与该生数学老师联系,我了解到该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与他一起订立了一个“及格”的目标。那段时间数学老师也时时关注该生学习状态和上课睡觉情况。经过两周的学习,该生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单元练习中取得了68分的及格成绩。

联系该生班主任,协助班主任结合学情确立班级目标,同时引导学生结合班级目标建立自己的个人目标,并将个人目标在班级公开,使学生正确定位自己并为之努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班级氛围。该生将自己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在班级内部进行了展示,同学们共同见证,利用班级的氛围和监督来增强学习动机,减少注意力分散。同时我也了解到该生的长处,不单纯以学业成败论英雄,该生有较高的集体荣誉感,有一颗为班级服务的心。我与班主任沟通过后,为其创造获得成功的条件,让该生担任卫生小组长,管理小组值日,让其能在班级活动中发挥自己的长处,获得归属感,从而将这份自信慢慢迁移到学业上。

2.合理归因,调整认知。习得性无助的学生客观上存在着归因问题。通过一定形式的有效训练,帮助其改变不合理的归因方式,形成积极的归因。结合学习活动中的成败事例,我给他讲解美国认知心理学家韦纳提出的归因理论,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成败原因。例如,对于考试的失败,可以有以下几种归因:试题太难、能力不足、努力不够、方法不当、运气太差等,而习得性无助的学生往往将失败归因为自己能力不足这一稳定的自身因素,针对这一类型的孩子应积极引导他正确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当然,帮助习得性无助的学生进行有效训练决不能停留在纠正归因方式上,要花更大的力气改善他们的认知策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具体的方法指导,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训练中,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积极的鼓励,从而更好地保持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辅导过程中,我对他不合理信念进行辩驳,纠正其过分苛责自己的错误归因方式,使其认识到成长需要时间与空间,对自我的高要求是提升自我的动力,运用不当也会成为自我打击的工具;介绍合理宣泄情绪的方法,拒绝自残自伤;好好吃饭,好好休息,养好身体;对于该生对班级的责任感、对父母家庭的理解和对自己异常行为状态的警觉加以表扬和肯定,给予信心;指导学习方法,对其学习计划进行调整指点。

3.利用学习动机心理课深入辅导。结合本学期心理课“学习动机”主题,引导学生挖掘内部学习动机,除了使父母高兴、使老师满意之外,努力发现学习带来的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4.积极关注,多方支持。联系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重视其习得性无助的问题,调动班级学生、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资源给予关注支持。班主任要多关心他,多让他参加一些校园活动,在活动中给予他机会表现自己;班主任对该生进行安抚与鼓励,通过让其多参与班级活动提升自信心,克服不好的行为习惯;平时动员一些同学主动和他交朋友,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关心、帮助他,多给予适时的鼓励;和科任教师沟通,让科任教师对其多关心并在学科知识及学习方法上给予具体的指导;与学生家长进行面谈,提醒父母对青春期的孩子应多加关注,在学习方面适当给孩子减压,帮助孩子培养好的学习习惯,与孩子进行学习成绩方面的沟通时少用粗暴的方式,多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并给予鼓励。

五、辅导效果

半年来,老师的关爱、集体的关心、父母态度的变化如太阳般温暖了他的心。通过辅导与跟踪,了解到该生上课开始认真听讲了,有了笔记本,作业也能记录下来并及时完成必做作业,正确率也提升了。在他的努力和同学们的帮助下,考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六、个人体会

通过这次辅导,我对于辅导存在学习问题的学生有了很深的体会:

1.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2.要用真爱关心学生,温暖学生。

3.要用耐心感化学生,真诚赞美学生。

4.要用诚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5.要有恒心毅力,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家庭对孩子的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众多家庭中很少做到的。很多家长忙于工作,与孩子缺少沟通,只关心孩子学习的结果,而缺乏对孩子学习习惯、学习生活的关注。青春期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希望能通过社会上的号召、媒体的宣传以及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干预,引起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关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对准音调。”如果老师时时以一颗真诚宽厚的爱心去教育孩子们,必将使他们走出暂时的阴霾,步入灿烂的阳光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