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亚星yaxing221 >> 校刊 >> 2012年校刊 >> 2012年第一期>> 正文内容

2012年第一期

读书与自我教育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2-02-13 15:42:00 点击数:462
 

 今年是2011年,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因为十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师大毕业,正式告别学生身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但这十年来,却感觉自己从未走出求学生涯。我像一名学生,学习如何上好课、如何管理班级、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如何与同事团结协作和共同进步。在我所经历的两个学校团队中,有幸与很多智者为伍、高人结友、仁者同行,更在他们的指点与影响下阅读了一大批有关学校、教师、课程、人生感悟等方面的书籍。我以教书为业,却以读书为根。

  尤其最近三年来,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每感到力不从心、忐忑不安时,首先想到的依然是读书,从书中获得心灵的宁静、成长的力量。回顾本学期,我读了《于丹〈论语〉感悟》、《做有思想的行动者——研究型教师成长的案例研究》、《大师的教书生活》、《学校的隐性管理》、《大教学论》等书籍,感触颇深,收获颇丰。

  一、关注“事”,更要关注“人”

  开门红评比,植树活动,合唱节,体育节,科技节……在一次次活动中,教育处通过班主任实现对学生的种种教育。但我们在关注教育是否成功的同时,更要关注班主任作为一个成长中的人,他们的学识基础、历史背景、态度方法、人际关系、接受程度、心理品质等方面对做事的影响。因此在《做有思想的行动者》一书中,对研究型教师的培养,首先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执著的热爱,这种热爱最先是想把工作做好,然后慢慢演变成一种责任心和使命感。有了这个过程,班主任就会敬业进而乐业,就像有些优秀班主任说的:“我觉得我天生就是当老师的,我非常适合当老师。”因此管理不只是把事做好就行,而要让别人愿做,乐做,这样才能体会到成就感,才能有进步。不然就是被动工作、无效劳动。

  比如夏校长曾反复提到只有干部站到教师的起点上,教师才能站到学生的起点上。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实践,仔细想想,深感这句话内涵深刻,富有哲理。还有教育处组织的班主任培训,我发现李校长采取的研讨式学习效率非常高,让老师们可以随时互相交流,这正是建立在关注班主任接受程度基础之上,只有关注了“人”的因素,才能抓住重点解决关键性问题。这件事对我的影响不仅仅是学会了如何进行班主任培训,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一种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初三毕业班最后离校工作是在李校长和班主任商量、走访学生后才制订计划的,遇到大型活动,李校长总是先用往年活动的经验总结,告诉我如何面向班主任与学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这又让我想到了“同步”与“进步”的道理,并非所有的“同步”最终都能达到进步的目的,“同步”的意思是他人与你的频率一致、步调一致、情感相通、彼此认同,也就是要时刻关注他们,只有这样,在同步的基础上才能进步。

  二、有行政领导,更要有专业引领

  三年前的今天,我正式到44中报到,开始了职业生涯中一段新的生活。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让我常常左右摇摆,不知道怎样开展工作才好,也遇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更清醒地意识到一个人被任命为某职务,这是外部形式;是否具备担任此职务的素质和能力,这是内涵。二者比较,内涵的提高重要得多,也困难得多。要通过学习充实完善自己的空白,并在实践中反复磨练,才能名实相符。

  我重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专著,在理想的教育境界中享受教育之美,又借写材料的机会,更深刻了解了我们周围的教育现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我所培育的每一个孩子都成长为会思考、会探索、有智慧的人,让认识过程的每一步都使心灵变得更高尚,使意志炼得更坚强。”但作家韩少功说:“凡精神爽朗、生活充实、实干能力强、人际关系好的乡村青年,大多是低学历的。如果你在这里看见面色苍白、人瘦毛长、目光呆滞、怪癖不群的青年,大多是乡村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中,我更明确了教育应走向哪里,也更脚踏实地。面对我校教育现状,我写下了《当教育遇到纯朴》的随笔,力求从实践层面更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为班主任提供切实可靠的专业引领。我与班主任达成共识: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我们要立足现实培养理想中的学生;在学生未来的生活中,自信乐观幸福最重要;农村学生种种不良行为的背后,正是教育缺失所造成的后果。

  班主任工作和班级管理专业性很强,需要不断学习钻研,虽然有时感到很忙碌,很辛苦,但一定是在长进、收获之中,什么时候觉着太惬意,太舒服,就要自敲警钟了。曾看到过一段对“盲”与“忙”两个字的分析,说道,这两个字都有“亡”,就是“没有,消失”的意思,“目”没了,就是瞎了,“心”没有,就是忙碌。从此以后,再不敢说自己忙,因为心一旦死了,忙碌又有何意义?

  在寻求专业引领的同时,我惊喜地发现,班主任的思想统一了,行动步调一致了,变得更易于合作。如今经过三年的磨练,我更加认清了自己当初在与李校长电话中所做选择的全部份量,明白了她反复询问我的深刻含义,也了解了这份工作的困难与魅力。现在我仍然充满热情,对未知的前途充满新鲜感。一路走来,与她相伴,她对我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但却很少说过多少动听的话,我的感动不完全来源于她是我的直接领导者,而是她在专业成长、专业精神方面对我的启发与点拨,完全填补了我的空白。比如工作要深入扎实注重实效,要多考虑老师们的感受,要善于倾听。经过这三年,我既不会受热情的左右,也不会仓促行事,多了些冷静的反思。

  “神马都是浮云”,用知识丰富自己,用思想发展自己,在实践中实现引领最重要。至于功名、职位、荣誉,这些都是副产品。

  三、要“独善其身”,更要“为你喝彩”

  《学校的隐性管理》一书中提到:思想的渗透、心灵的呵护、环境的烘托、氛围的渲染、组织文化的熏陶、人际关系的润滑等,可以使双方自然而然地萌发持久而强大的行为力。

  除了让自己专业过硬之外,应学会合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可以共同进步。因为很多人最先想到的不是“我应该做”,而是“我为什么要做”,因此只有善于站到他人的角度,懂得为别人喝彩,发自内心地善待他人才会赢得尊重。孔子在《论语》中说:“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意思是孔子的面容永远都是温良的,但内心呢,有他的严厉所在,这是一种不怒而威的力量,但他不会攻击别人,他对人的恭敬完全来源于内心的安宁。联系我自己的感受,现在常常会因为想做成一件事而与很多老师打交道,有时我们觉得做得不对的事情,在他人看来却是合情合理的,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件事与别人之间有什么联系与经历,凭一己之见,妄下断语,往往会变得很被动。相反多替老师着想,尽量自己多担当,会将难题迎刃而解。尤其在与教育处干事共处的日子里,我们一起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听了夏校长的报告,我们一起写了学习感想;每学期发校服搬运时,我们共同劳动,看似是体力活,但却在艰苦的劳动中培养了互相体谅、互相温暖的情感;在李校长指导下我们利用老师阅卷的时间,共拔黄顶菊;每周的处室会中,我们又常会一起读书。在长期的磨合中,干事练就了不怕苦,肯干活,服从第一,爱护学校,尊重他人的工作作风。

  以上所想,虽然简单,但都是我在实践中反复摔倒又爬起来的过程中凝练而成。希望通过热爱读书,善于反思,学会自我教育,我们能够成为合格的父母、志同道合的朋友、真诚的合作者、坦诚的同事、英明的领导者和忠实的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