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亚星yaxing221 >> 科研 >> 教育论文>> 正文内容

教育论文

后进生的转化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1-07-12 09:52:00 点击数:964
 

 案例:

 我班的李明是初一入学报到时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学生。因为是第一天报到,大多数孩子对新环境充满了向往与好奇,很早来到学校。按时间要求,我开始点名。这时,教室走进一个学生,脚上踢拉着拖鞋,穿着背心裤衩,看了我一眼,也不喊报告,大摇大摆的走到教室,这就是李明。我当时在想:“这个孩子真没有教养。”接下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印证了我的猜想。军训期间,两个同学因为水杯产生了矛盾,旁边一个男生说了一句公道话,他就嫌这个男生管闲事,上去就给了人家一拳,他小学练过武术,劲头较大,男生被打疼了,哭着来找我。到学校后,他的表现也令我头疼,课间大喊大叫,粗话连篇,经常惹出一些事情来。

 案例分析:

 1.家庭环境的影响:李明属于外来务工子女,父母来本市打工,他随父母来到这里。他爸爸开了一家饭馆,卖馄饨,店里雇了几个伙计,都是十几岁,早早辍学了出来打工。李明天天放学和他们在一起,甚至睡觉也在一起。环境造就人,天天和这样的人打交道,耳濡目染势必会给孩子习惯的形成造成一些不利影响。

 2.家长的教育观念:“重智育,轻德育”。 李明还有一个哥哥,没有考上理想学校。家长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李明身上,对他期望很高。家长关注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一旦孩子达不到要求,就加以训斥、打骂,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家长的打骂非但没能改变其错误行为,反而使其滋生了“拳头就是一切”的错误念头,同学间一有矛盾,他们就用拳头来说话,行为极为蛮横、粗鲁。

 3.个人认识:自尊心的增强和成人感的出现,形成了不正确的价值观。当家长批评他,并把他与优秀的亲戚子女作比较,逼他用功读书时,他对家长不满,继而产生逆反情绪。另外自我意识的出现,形成了他偏激、扭曲的个性。他因知识、思考能力的局限,对人对事的评价常常是偏激的,不成熟的,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比如看到好朋友被人欺侮,他们会挺身而出打抱不平。却没想过谁对谁错,也没思考过用其它好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矫正措施:

 根据个案分析,我觉得对于这样的孩子必须加强引导,要循序渐进地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教育。

  1.校园文化和活动促进其健康文明发展

 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学生的三分之一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一个人习惯的培养最重要的因素是老师的教育和学校浓厚文化氛围的熏染。我利用班会时间,召开《中学生文明礼仪》主题班会,进行正面引导。抓住学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这一契机,鼓励其积极参与。去年他参加了学校举办的科技节活动中的英语短剧比赛,活动过程中,促进了他与别人的交流、合作。遇到问题,在切磋过程中学会了尊重他人,不在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比赛结束后,我问他:“怎样呀!”他告诉我说:“老师,没能取上名次。甲班的同学道具准备的好,加上表演到位,很吸引人。”我说:“没关系,你能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到我们的不足,这才是老师想要的结果,得奖与否并不重要。”这件事过后,我发现他有了一些变化,不再干什么都趾高气扬,略微有了些谦虚的态度。

   2. 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 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接受不了老师严肃的批评。因此,我安排周悦同学做他的同桌,让同学们和他交朋友,让他感受到同学对他的信任,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给予爱和尊重,促其健康成长

           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在教书育人中,每一个教师要用爱心去教育学生,不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我们都要满腔热情去教育他们。特别是像李明这样的后进生,更要“偏爱”他们,因为他们更需要爱的阳光雨露,更需要教师用爱心去滋润他们健康成长。

           他的不良行为习惯与其缺乏爱的成长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他需要爱和尊重,需要信任和鼓励。虽然他有许多缺点,但也有他的长处:如上课爱动脑,发言积极,要求上进,知错就改等等。而这些长处就是闪光点。我因势利导,上课时,多给他表现自己的机会,当他坐得端正时,我就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当他积极发言时,我就毫不吝啬地表扬他,并请全班同学为他鼓掌;当他作业写得认真时,就给他打个“A”,当他认真读书时,我说:“同学们,我发现一个同学读书的样子非常可爱,他就是李明同学。请大家学着他的样儿,认真读课文。”他的眼里满是惊喜,读得更认真了。久而久之,让他觉得在老师、同学心目中,他是个好学生。此后,我又趁热打铁,和他进行了几次谈话,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告诉他如何完全克服自己的不良习惯,化绊脚石为踏脚石,朝自己的目标努力。同时,我还教给他应对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来巩固成果。虽然他有时改了又犯,说过了又忘,但我们不厌弃,而是通过多种形式,既严格,又耐心地反复指导他,促其改掉坏习惯,健康成长。
         4.
与家长保持联系

 学校与家长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可见学校教育如果没有家庭的配合或家庭教育的滞后,对学校教育的效果影响是很大的。为此,必须要先和家长积极沟通,增加学校与家长的感情。我多次与其家长谈话,与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对家庭教育提出一些要求。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要多与孩子交流。教育方式切忌简单、粗暴。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在家也要注意语言文明,行为举止要得体。做孩子的好榜样。只有学校与家长相互配合,学生的养成教育才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效果:

 后来他确实在说话和做事方面改了许多。后来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很聪明,对知识有求知欲。并且很喜欢地理课。我就抓住他的这一特点,在原来有课代表的基础上,又加他为副课代表。当看到他有一点进步时就加以表扬,并且还发短信告诉家长他的进步情况。家长很高兴。在我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他在慢慢改变,最起码说话时脏字少了。在以后的日子虽然有时也有反弹,但我发现后,对其一一进行纠正,他也虚心接受了。初二放寒假的通知书上,我写到:“你的变化很大,变的懂礼貌、守纪律,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我首先对他进行肯定,然后鼓励他坚持下去。今年考试完放假那天,他和几个孩子帮我收拾办公室,等收拾完后还是不走,一会他告诉我说:“老师,王朋说找人打我,因为原来发生过一些矛盾。”我说:“那你的看法呢?”他说:“我不想打架,因为有我的不对,我给他认个错。”现在,当发生一些事情时,他能够寻求老师的帮助,不再鲁莽行事。我觉得他的转变还是挺大的,从开始和我对着干,到慢慢能听从我的教导,到能对我说出他的想法。

 思考与启发:

    对待学生的缺点和思想反复,要坚持,不可灰心,不可半途而废。要坚信滴水穿石,功到自然成的真谛。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中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需要有人点拨教导,需要有人雕刻塑造。他们身上反映出的各种缺点毛病,令人头疼气恼的言行,需要我们满腔爱心地帮助他们克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