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标
附件
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标
重点内容 |
关键指标 |
考查要点 |
A1. 办学方向 |
B1.加强党建工作 |
1.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党组织对学校工作领导的制度机制;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推进党的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融合,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彻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 2.落实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建带团建,充分发挥学校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作用 |
B2.坚持德育为先 |
3.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作为育人首要任务,制定并有效实施《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具体工作方案,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 4.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正确办学理念,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要求,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
|
A2. 课程教学 |
B3.落实课程方案 |
5.制订课程实施规划,强化课程建设与管理,建立学分认定制度。 6.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特别是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理化生实验等课程,重视加强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有效开发和实施选修课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7.规范使用审定教材,未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通过,学校不得擅自引进境外课程、使用境外教材 |
B4.规范教学实施 |
8.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健全学校教学管理规程,统筹制定教学计划;不存在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等问题,严禁高三上学期结束前结课备考。 9.完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制订选课走班指南,积极开发选课排课信息系统,提高教学资源使用效益;高一年级起根据学校选修课程开展选课走班,高二年级起根据学生选考科目开展选课走班。 10.完善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健全巡课、听课和教学评价制度,注重教学诊断与改进;校长深入课堂听课、参与教研、指导教学。 11.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设计作业和命制试题,健全作业管理办法,统筹调控作业量和作业时间;严控考试次数,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合理安排学生在校作息时间,充分保障学生睡眠和自主学习活动时间,严禁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集中补课或变相补课。防止学业负担过重 |
|
B5.优化教学方式 |
12.积极学习应用优秀教学成果和信息化教学资源,鼓励教师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加强跨学科综合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3.坚持因材施教、努力教好每名学生,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扶学习困难学生。 14.强化劳动实践育人,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设立学年劳动周,统筹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好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以及研学实践、职业体验、社区服务等综合实践活动 |
|
B6.加强学生发展指导 |
15.建立健全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明确指导机构和工作职责,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利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社会资源,积极构建协同指导机制。 16.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和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注重提高学生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学校要指导学生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自身兴趣特长选择选考科目,不得违背学生个人志愿组织要求学生普遍选考特定科目,坚决避免功利化选科选考 |
|
B7.完善综合素质评价 |
17.将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作为评价主要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和兴趣特长,突出学生个性特点和主要事迹。 18.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常态化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严格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等评价程序,建立健全信息确认、公示投诉、申诉复议、记录审核等监督保障制度,确保客观真实。 19.充分利用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及时诊断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建立自信、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
|
A3. 教师发展 |
B8.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
20.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关心教师思想状况,强化人文关怀,帮助解决教师思想问题与实际困难,促进教师身心健康。 21.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加强师德教育;严格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建立通报警示教育制度 |
B9.重视教师专业成长 |
22.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注重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的作用,开展经常性教研活动;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凝练教学经验、创建优质课程。 23.教师达到专业标准要求,具备较强的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以及必备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长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念,坚持正确办学理念,注重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能力与教育教学领导力。 24.注重提高教师学生发展指导、走班教学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能力;重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
|
B10.健全教师激励机制 |
25.树立正确激励导向,突出全面育人和教育教学实绩,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倾向,充分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26.完善校内教师激励体系,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注重精神荣誉激励、专业发展激励、岗位晋升激励、绩效工资激励、关心爱护激励。 27.完善校内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坚持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将教师参与考试命题工作纳入绩效考核 |
|
A4. 学校管理 |
B11.完善学校内部治理 |
28.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制定学校章程,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注重发挥社区、家长委员会等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作用;健全并落实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加强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管理。 29.制定符合实际的学校发展规划,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将办学理念和特色发展目标融入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努力办出学校特色。 30.加强办学条件建设,校舍建筑和教学仪器设施设备配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有效控制办学规模;按编制标准配齐配足各学科专任教师,配备校医等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按规定配置学生心理辅导室、卫生室等 |
B12.规范招生办学行为 |
31.落实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和属地招生政策,不存在违规招生行为和人籍分离现象;严禁收取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赞助费以及跨学期收取学费;规范特殊类型招生,主动公开招生办法和录取结果;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收的学生不得转入普通班级。 32.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考试升学、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相关政策,加强对需要特别照顾学生的关爱帮扶和心理辅导。 33.依法依规规范公办普通高中参与举办民办学校管理,严格落实民办学校“六独立”规定要求。 34.正确处理考试升学与发展素质教育的关系,将高考升学率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结果之一,不给年级、班级、教师下达升学指标,不将升学率与教师评优评先及职称晋升挂钩,不公布、不宣传、不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
|
B1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
35.建设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增进师生相互关爱,增强学校凝聚力;密切家校协同育人,强化家庭教育指导。 36.优化校园空间环境,建设健康校园、平安校园、书香校园、温馨校园、文明校园,营造和谐育人环境 |
|
A5. 学生发展 |
B14.品德发展 |
37.坚定理想信念,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立志听党话、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努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四个自信”;积极参加升国旗仪式、主题教育和共青团活动,积极向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人物学习。 38.具备社会责任感,遵守校规校纪,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节粮节水节电,低碳环保生活;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主动为班级、学校、同学及他人服务。 39.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注重仪表、举止文明,诚实守信、知错就改,朴素节俭、不相互攀比;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礼貌待人,与人和谐相处 |
B15.学业发展 |
40.保持积极学习态度,掌握有效学习方法,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善于合作学习,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41.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理解学科基本思想和思维方法,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形成学科素养;保持阅读习惯,具备一定阅读量和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主动参与实验设计,能够完成实验操作。 42.具有创新精神,注重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有信息收集整合、综合分析运用能力,有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有兴趣特长,注重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
|
B16.身心发展 |
43.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坚持参加体育运动,校内每天锻炼至少1小时,积极开展校外锻炼活动;掌握安全、卫生防疫等基本常识,具备避险和紧急情况应对能力;不过度使用手机,不沉迷网络游戏,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远离毒品。 44.体质健康监测达标,掌握1—3项体育运动技能,有效控制近视、肥胖;保持乐观向上、阳光健康心态,合理表达、调控自我情绪;能够正确看待困难和挫折,具备应对学习压力、生活困难和寻求帮助的积极心理素质和能力 |
|
B17.艺术素养 |
45.积极参加学校、社区(村)组织的文化艺术等各种美育活动;经常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积极观看文艺演出、参观艺术展览等。 46.掌握1—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具备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 |
|
B18.劳动实践 |
47.具有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能够吃苦耐劳,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积极参加家务劳动、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具有一定的生活能力和劳动技能。 48.积极参与社会考察、研学实践、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在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践中,主动体验职业角色;有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