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亚星yaxing221 >> 信息 >> 推荐文章>> 正文内容

推荐文章

家校握手, 共建育人生态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08-26 11:47:28 点击数:638

——以“促进教育”为价值引领的家校协同教育实践探索

   李明新(北京小学校长) 邓学军(北京小学副校长)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犹如一个生态系统。2009年,北京小学明确提出了“建设学校良好教育生态”的理念。我们认为:学校教育生态是学校内部系统与外部系统之间所显现出来的有利于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物质与精神的和谐状态。而作为联系最紧密的两大系统,家庭与学校之间必须要保持教育高度的一致性,相互支持,形成育人共同体。创设学校良好教育生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必须以儿童成长慢养、牧养、顺养、素养和调养的“五养”理念为指导,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回归基础教育的本真。

基于以上认识,北京小学以“促进教育”为价值引领的家校协同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引导师长握手,促进家校合作,使管理日益走向开放,使教育更加走向生本。

理念先行,明确方向

1.以明确的价值追求为导向

当今教育改革越来越强调民主化、人性化,强调外部的监督与参与,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学校管理,将更加体现教育的开放性和多元化。但是,这种参与不能导致家校形成对立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友善的、积极的、合作与建设性的关系。特别是不能使家长成为没有正确思想引领的涣散群体,更不能使家长委员会成为一个家长之间有利益争夺的组织。因此,学校多年前建立以“促进教育”为目的的家长委员会,形成以“促进教育”为目的的正能量的家长团队,通过家长的参与进一步促进班级建设和学校管理的发展,从而最终落实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教育”的价值导向在于家长建设性地参与学校管理工作,营造正能量的班级和学校教育的舆论氛围。这样的家校合作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建设,有利于学校教育思想的落实,有利于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推进与发展,使广大家长和学校一起成为良好学校教育生态的建设者、维护者。

2.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引领

用什么引领家长认同和参与“促进教育”?这就要发挥家长学校的功能。校长,不能只是教师的教师,也必须成为家长的教师;教师不能只是学生的指导者,也应该成为家长的教育指导者。广大家长不是专门的教育研究者,再加上今天的家长大多也是独生子女出身,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提高家长的教育认识,改进教育方法。特别是家校的深度合作,必须基于家长对学校办学思想的理解与认同。在这一方面,学校更为重视。比如,李明新校长在办学过程中提出“坚守基础教育本真”“建设良好学校教育生态”等教育主张,并形成了儿童成长要“五养”的教育理论。学校的四季课程建设、童蒙养正的德育措施、“实与活”的课堂文化构建等一系列改革都渗透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多年来,学校通过专题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中学名校长大课堂、家校座谈会、与家庭教育专家对话、学校微信平台、教育集团报、教师家访等多种途径,向家长传播学校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切实指导家庭教育工作,使广大家长理解学校、认同学校、支持学校。在推动素质教育思想的落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扭转家长不正确的教育理念,改善家校关系、师长关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3.以班级建设的思想为根本

在多年的扁平式管理探索中,学校实行年级工作制,将教育重心下移至年级和班级。我们始终认为,班级教育才是学校教育的真正主体,而每个班级由不同的学生组成,也有各自的特点。班主任正确的班级建设思想是班级成长的灵魂。只有在班主任的引领下实施个性化的班级教育,通过有针对性和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才能真正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促进教育”家长委员会这个组织最终是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的,只有立足于班级发展,植根于班级建设,在学校办学理念和班主任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才能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更好地促进家校合作。

4.以凝聚家长的智慧为目的

具有不同文化背景、职业身份的家长组成了北京小学的家长团队和“促进教育”家长委员会,我们需要携手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家长的参与不应是盲目的,也不应是简单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而应该引导家长共同研究学生的成长问题,发掘和凝聚家长的教育智慧,为孩子的成长助力,为班集体的建设出谋划策。学校始终倡导家长更多地提供智力上的支持,参与学校的治理。这种定位与导向符合我国的家长实际,有效地摒弃了因涉及资金及过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有可能带来的认知冲突与矛盾,更有利于营造纯净的、没有利益之争的家校合作环境。

5.以尊重理解与建立诚信为基础

在传统教育中,家长往往处于被动的位置,而新型家校关系以尊重理解与建立诚信为基础,确立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新角色。因此,参与“促委会”工作均是家长的自愿行为。每届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学校都会专门组织一次“促委会”成立动员会,宣讲目的意义、宗旨原则。我们倡导家校之间的相互信任,确保家长的权益,认真听取“促委会”传递的家长意见和建议,开辟校长信箱等多种途径的家校沟通方式,不但第一时间给予反馈,而且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例如,学校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明确规定教师要谢绝家长的任何馈赠,同时也明确要求家长全力支持学校工作,不给教师送礼。有的家长开始还不大相信,但是教师屡次谢绝馈赠的事实深刻教育了家长。目前,多种调查显示,学校100%的教师可以自觉做到这一点。同时,学校逐步形成了“爱生如子,专业立教,廉洁从教”的教师文化。通过上面的工作,我们和家长之间形成了和谐关系,这种和谐关系成为推进家校合作的重要基础。

搭设平台,促进合作

如何更好地实现家校握手,使广大家长发挥作用?学校为“促委会”这个组织搭建平台,提供实践的抓手,并通过这个组织带动整个家长群体积极主动地成为教育的参与者、服务者和实施者。

1.资源平台:家校课堂凝聚集体

我们鼓励“促委会”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基于班级特质和班级发展的需要,开发设计具有班本特色的教育课程或教育活动,我们称为“家校微课堂”。因为在我们的众多家长中,不乏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或者是有一定文化知识、兴趣爱好和综合素养的热衷教育的爱心人士。挖掘和运用好他们的聪明才智,扩充学校教育资源,凝聚整个家校集体是落实“促进教育”的最佳途径。比如,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班级开设亲子阅读讲堂,利用寄宿教育的时间优势,在“促委会”的安排下,家长轮流在晚课中讲绘本、读故事,陪伴孩子阅读成长。这样的课堂活动对家长的专业要求不高。还有传统文化课程、安全卫生课程、美德教育课程等,家长也可以参与其中。再如,开设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微课堂”,科技节期间,班级请学生家长、气象专家、科学院院士杜祥琬爷爷讲《气候与我们的生活》等,深受学生欢迎。

2.公益平台:校园义工服务全体

“义工”是当今社会志愿服务的流行词,“促委会”的章程中也明确指出这是一项无任何报酬的公益事业,一切工作均为无偿服务。学校倡导更多的家长走进学校协助管理、服务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深入中体会,从而增进理解,促进合作。在学校提出“共建良好教育生态”的理念影响下,很多家长主动提出做义工的意愿:有每周五协助学校维持秩序的义工爷爷,还有班级组织外出实践活动或开展社团活动时协助老师组织管理学生的家长以及助教叔叔、阿姨等。其实,家长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做教育内心是自豪的,学生因自己家长做教育同样也充满自豪,在密切亲子关系的同时促进了学生整体的发展。

3.互动平台:开放活动陪伴成长

不管是班级还是年级,我们都更多地搭设一些亲子互动的平台,为寄宿的学生提供家庭互动空间,像科技节、运动会的亲子竞赛,元旦联欢会的亲子表演,四季课程中的亲子游戏等。我们还精心设计并邀请家长参加一些见证孩子点滴成长进步的重要教育活动,像一年级新生的入学典礼、入队仪式,六年级学生的12岁生日会、毕业典礼,学生年度荣誉奖颁奖典礼等。家长在参与组织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沟通协调功能,在参与中与学校教育理念达成共识,陪伴孩子成长。

4.管理平台:开放办学共同治理

在办学过程中,我们树立现代学校理念,开放办学,不断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多元治理,让家长参与其中。比如,食堂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家长对于餐饮服务非常重视。因此,我们就主动创造时机,邀请“促委会”的代表品尝学生餐;我们还每学年组织各班的“促委会”主任参观供应学校肉类食材的加工厂等。再如,学校实行的是年级工作制。为了更好地促进年级教育质量的提高,我们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全校的年级质量报告会,评议年级负责人的工作报告与教育质量。搭设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平台,实现了共同治理,共促学校发展的良好局面。

机制保障,良性运转

明确的章程、制度、机制是保障和推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良性运转的重要依据。反之,则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学校将家校合作制度化,以明确的职责、权益、要求规范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与义务,同时鲜明了“促进教育”的价值导向。在“促委会”工作的逐步推进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系列保障机制良好运转的支持系统,不断提升家校合作的实效与品质。

1.建立规范的推选制度,促进家长的充分参与

为了充分体现和尊重民主,让更多的家长有机会参与学校工作,为学生成长服务,同时增进对“促委会”工作的信服与体验度,激发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我们建立了规范的“促委会”产生与改选制度。班级促进教育家长委员会成员由5-7名家长组成,设主任一名,负责委员会全面工作,其他委员职责由委员会根据班级需要自行确定。班主任是“促进教育”家长委员会的思想引领者,负责指导委员会结合班级实际开展各项工作。学校同时设立年级层面的“促进教育”家长委员会,每次改选后自动生成,由各班级推选的主任组成,年级“促进教育”家长委员会主任的任命实行班级顺序轮流制。

班级“促进教育”家长委员会成员由家长自荐或提名,在班主任的组织下,结合家长工作性质及班级工作需要,通过家长投票的方式确定候选人,最后经过与年级组协商确定人选。该委员会每学年要进行一次换届改选,让更多家长有深度参与的机会。

2.建立定期交流制度,促进经验的分享传递

促进好的方法、经验传递,及时发现问题、引领方向、共同探讨研究,成为家校合作的必要途径。在多年的实践中,学校逐渐形成了定期“促委会”交流制度,不断探索、创新交流的内容与形式。每学年的期末都会至少组织一次不同角度的校级层面的家校交流活动,统一理念,指导实施,传递分享。比如,我们曾组织“迎新春、求促进、话发展”家校茶话会,会议内容包括“学校一年大事记回顾”、校长讲话、宣讲讨论“促委会工作章程”、共同品尝学生晚餐等,简洁又不失温馨,充分体现了家校合作的相互尊重、信赖与工作的公开透明性。又如,组织召开“家校携手,共促发展”二、三年级“促委会”工作交流会等,深受教师、家长欢迎。形式多样、温馨亲切的互动交流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家长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帮助“促委会”梳理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做法,明确了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促进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家长群体中形成。

3.建立专业的指导制度,促进合作品质的提升

当前,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认同与重视,为此,教育部在2015年还出台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因此,我们一直坚持对家庭教育工作和“促委会”工作的专业指导。一方面,我们在班主任工作任务中明确提出:每学期要至少带动“促委会”开展一次班级教育研讨活动,共同探讨、研究班级发展目标、班级成长计划;组织一次育子沙龙活动,聚焦本班个性化的学生成长问题开展研讨,指导家庭教育;寒假期间组织一次有针对性的家校联席会,总结收获,增进家校沟通。在明确的指导制度推动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得到了很好的统一,也使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具体指导真正落地有声。

学校还成立了一个学术型组织“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要致力于当今家庭教育研究,培训青年教师,对学生及家庭教育进行个性化指导。这个组织中的负责人和各位研究员都是来自一线的优秀教师,由学校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校长聘任,任期两年。家教指导中心开辟了家庭教育热线,组织班主任家庭教育研究沙龙,同时还走进了集团校培训教师,现场进行家长教育咨询等。学校专业指导机构的成立,促进了家校合作工作的纵深发展和品质提升。

效果明显,展望发展

多年家校合作工作的探索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整体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与推动作用,表现在家长对学校办学的高认同度。家长们非常认同并在家庭教育中积极落实李明新校长提出的儿童成长“五养”理念,和教师们一起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家长与学校一道,积极落实“减负提质”精神,重视孩子的个性健康发展。家长们以非常积极热情的态度参加学校管理,参加班级建设。在“促委会”的组织中,形成了“帮忙不添乱”的共事原则。在六年多的探索实践中,在家长中逐步形成了“从自己孩子的家长”到变成“所有孩子的家长”的“公心为上”的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使学校教育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展望未来的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年级、校级家长教师协同教育组织,统筹规划学校的家长参与工作,密切学校、家庭、社区的相互联系与沟通,实现共同治理、共同育人、共同成长的目的,更好地提升家校合作的新境界。

                                                                                                 数据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