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亚星yaxing221 >> 信息 >> 推荐文章>> 正文内容

推荐文章

给力学校品质提升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5-10-10 09:53:00 点击数:646
 

王定华(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

学校品质是质量、内涵、文化、特色、信誉的集合体。开展学校品质提升,十分必要,恰逢其时,需要给力。

让世界教育给力学校品质提升

20155月至7月笔者先后赴韩国、泰国、以色列、埃及等国执行教育交流任务,真切感受到世界教育出现的新变化,见证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世界教育论坛上《仁川宣言》和《面向2030年世界教育行动框架》的问世。各国将基础教育作为国家行为予以安排,将基础知识作为核心素养予以强调,将多方参与作为改进治理途径予以提倡,将中国教育作为重要案例予以参照。

根据世界教育论坛精神和我国实际,可预测我国基础教育15年后能达到的一些目标,学校品质提升亦应顾及之。

一是真正实现教育优先发展。世界教育论坛提出,到2030年各国教育投入应占其GDP4%6%。同样,未来我国教育投入将进一步增长,逐步普及12年免费教育,实现基础教育办学标准化,切实提高教师待遇,普遍建立起现代学校制度。

二是全面实现教育公平公正。面向2030年,地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办学条件差距切实缩小,形成良好教育生态;校际之间、人群之间的公平公正得以实现,儿童随父母一起生活,不再存在大量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全体学生同在阳光下共同成长进步;对弱势群体更加关爱,对残疾儿童的教育拨款将达到普通儿童的10倍左右。

三是切实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年轻一代要为正义、和平、包容、全纳、安全、可持续的发展做出贡献。未来的教育将更加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自由和谐发展。

四是普遍提升终身发展能力。基础教育将重新回到基础,避免过度学习。学生具备基础知识等核心素养,掌握科学逻辑和学科结构,获得不断打开知识宝库之门的金钥匙。

五是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未来更加多样化的教育推送形式和学习方式必将涌现,一部分学校形态将发生重大改变,进入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

六是明确提高学生国际意向。外语教学不会削弱,国际交流力度还会加大。请更多外教来华任教,派更多教师出国任教。继续实施更加开放的留学政策,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

让优秀文化给力学校品质提升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学校品质提升注入不竭动力。影响深远的诸子学说,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气象万千的诗词歌赋,匠心独运的书画雕刻,泽被后世的四大发明,都令后人推崇备至。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新形势下,中小学生亟待掌握的美德与素养应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品质予以精选。

一是注重伦理、道德至上。在先贤们看来,德是首要的。比如,讲爱国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母刺字精忠报国;讲勤学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讲诚信的言必信,行必果”“论必作,作必成;讲友善的融四岁能让梨”“温良恭俭让,等等。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从《三字经》《弟子规》到民俗歌谣,很多内容都是价值观教育的经典,教育者要为学生优中选优。

二是儒家为主、和而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主要的是儒家文化。当然,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既独树一帜又和谐统一。还有,和谐中的相反相成思想,和谐中的多样性统一特征,和谐思想的有机整体观,亦富哲理。对中小学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应侧重选择儒家文化之瑰宝,兼顾其他学说之名作。

三是与时俱进、应物变化。传统文化不仅是古代文化。许多学说流派都是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不断更新的,具有长久生命力。五四运动之后所创造的优秀文化也应纳入传统文化教育范畴。这一时期的文化体现中西交汇,与此前中华文化相融通,是联系我国古代文化与当代文化的桥梁。

四是兼容并蓄、务实厚生。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仅输出文化,也学习其他民族的好东西,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注重发挥教化功能,助益国家治理,体现经世致用。在教育实践中,必须引导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同时具备国际理解能力,还要初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

让管理标准给力学校品质提升

20148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就加强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提出了6类管理职责、22项管理任务和92条管理要求,基本涵盖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各主要方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为义务教育学校实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提供了依据,也为高中学校管理提供了参考。教育部在全国确定了8个《标准》试点,目前都取得了良好成效,北京市海淀区、贵阳市、成都市蒲江县创造性地推进试点工作。

希望全国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将《标准》作为学校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依据,认真梳理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排查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对于没有达到要求的项目,采取整改措施,组织攻关,明确达标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和责任人,落细、落小、落早、落实,将92条要求逐一贯彻到学校管理实践中。开展学校品质提升,不能没有遵循。学校要按照《标准》,自觉规范管理和教育、教学行为,将各项要求作为行为指南,把各项标准落到工作实处。

让学校章程给力学校品质提升

学校依章程办学是依法治教的应有之义,是未来学校品质提升的重要遵循。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构建现代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提出的新要求,有条件的地方或学校要以此为改革发展契机,积极组织参与此项工作。学校章程制定要结合学校治理特点,服务立德树人目标,立足长远,放眼全局,统筹考虑,充分借鉴现有经验,因势推进。

不过,学校章程事关教育改革全局,涉及学校法律定位、党政关系、治理结构、教师管理诸多方面,还涉及理事会制度、人财物管理制度的重构和突破。因而,各地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宜分步实施,分层实现,不必操之过急。在义务教育阶段,在一定区域内的学校也可共享一个章程。
为了给各地学校制定章程提供参照和便利,在《事业单位章程示范文本》(2012年印发)基础上,结合《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教育部、中央编办研究制定了中小学章程分类示范文本,现已通过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批准,不久就要发布。

让基层探索给力学校品质提升党中央号召深化综合改革,加强依法治国,实现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学校品质提升是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在20156月于江苏泰州举办的全国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教育部明确倡导学校品质提升,正式拉开了全国学校品质提升的序幕。

学校品质提升没有太多现成经验可资借鉴,必须走实践的路子,鼓励基层探索,寻找源头活水。我国立体化的教育国情也决定了不能整齐划一推动工作或用相同尺子衡量成绩,要体现分类指导,鼓励各地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为一线教育实验者点赞,让各地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创造,有所突破,有所引领。

教育部已确定合肥、兰州、赣州市为学校品质提升试点地区。希望更多地方启动学校品质提升,明白学校品质提升的时代背景、实施价值、重要意义,明确学校品质提升的基本目标、实施原则和主要任务,引导学校在确立发展哲学、制定发展规划、培育特色文化、构建科学课程、强化师生主体、凝聚民主参与等方面迈出新步伐,取得新进展。教育部将做好总结、提出意见、统筹指导、培育典型、推广经验。

《人民教育》2015年第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