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亚星yaxing221 >> 信息 >> 推荐文章>> 正文内容

推荐文章

中小学教材“可读性”探析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5-09-23 09:25:00 点击数:512
 

中小学教材“可读性”探析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教材难度的研究

 

春风作伴好读书。    CFP供图

 

如此深奥,这般渊博。 CFP供图

教材难易程度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个非常令社会各界纠结的问题。

一般而言,关于课本难度的分析应该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课本本身的各种特点,另一个是学习者在阅读时所采用的各种认知手段。

影响中小学教材难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教材内容及观点的周密细致的程度,课本的结构问题,课本的局部的连贯一致等。

■谢维和

教材难易程度是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个非常令社会各界纠结的问题。一方面,中小学教材太难一直使基础教育广受诟病;另一方面,如何分析中小学教材的难度,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理论和实践中的难题之一。本文试图就教材难度的分析方法做一些初步的理论探讨。

中小学教材难度

主要是“可读性”问题

实事求是地说,准确地下一个定义来说明究竟什么是中小学教材或课本的难度,仍然是学术界的一个难题,但也是一件“令人感兴趣的事”。

一般而言,关于课本难度的分析应该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课本本身的各种特点,另一个是学习者在阅读时所采用的各种认知手段。如果假定学生的认知手段是一个常数,那么,根据有关文献的研究成果,所谓中小学教材的难度,指的是基础教育的教材或课本内容对中小学学生的适应性程度。按照贵州教育出版社《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的观点,所谓的难度,也就是教材的可读性问题。而“‘可读性’这一术语,通常是指评估文章对于具有一定阅读技巧的读者可能出现的难度。这些评估对于各种文章的难易程度的顺序安排,对于选择读者必读的与读者阅读能力相适应的文章来说,都非常之重要”。所谓的“可读性”,并非仅就文科类教材而言,而是广泛应用于各个科目的教材。根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的观点,这种“可读性”标准可以“广泛用于判断各种各样的文章,其中包括了使用图形语言的文章,论述深奥概念的文章,以及使用专业词汇的文章”。所以,“从整体上来讲,‘可读’的含义是指‘可以理解’”;也就是说,“一篇文章的难易程度,一般是通过读者理解的程度来测定的”。

当然,这种“可理解性”也是根据读者回答与该文章有关问题正确率来测定的。而这种“可读性”或“可理解性”标准的最初原则,就是为了保证学校教材能够适合于使用这些教材的学生的水平。

另一位学者也指出,“采用可读性公式一直是分析课本的程序中占主导地位的方法。这种公式能够计算出一些指数,根据这些指数,再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分数来判断,就可使课本的要求符合读者的阅读能力”。而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分析中小学教材难度的根本目的。

这种关于难度的“可读性”与“可理解性”的解释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澄清或纠正长期以来基础教育教材领域的一个认识误区,即中小学教材的难度与其选择的知识点有关,某些知识点比较难,某些知识点比较容易。因此,减轻中小学教材难度的主要着力点是教材知识内容的调整,取消某些好像比较难的内容。实际上,中小学教材的难度问题,并不简单地就是教材内容本身的问题,或者说,并非某些知识点比较难,某些知识点比较容易的问题;而是说,它涉及不同教材内容的表达形式及其理解的深度是否适应学生。例如,对某些内容而言,如果给出的条件比较充分,内在的因果关系比较清晰,就比较容易。同样,“1+1=2”的数学运算,对于小学生是非常简单的;但从数学理论而言,却是难以攻克的“哥德巴赫猜想”。因此,中小学教材的难度分析,主要是中小学教材内容的“可读性”,或者“可理解性”的分析问题。

影响中小学教材内容

难度的主要因素

根据上述分析和说明,中小学教材的难度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它反映的是教材内容的“可读性”或“可理解性”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分析,即究竟哪些因素及其相关性影响了中小学教材内容的可读性以及学生对它们的理解。

根据有关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影响中小学教材内容难度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教材内容及观点的周密细致程度。

所谓的周密细致,首先是教材内容的结构,论述的结构应该能够在逻辑上非常清晰地传达信息,即这种结构能够提供非常清楚的理解教材内容的逻辑线索,包括概念、判断与推理等;其次是教材内容相互之间的连贯性,即概念之间的关系应该表达清楚,从一种概念到另一种概念之间应该具有清晰的相互联系;再其次是教材内容在整体上的统一性,不同内容应该具有一个主要的和比较具体的目的,以避免歧义;最后是教材内容的针对性,即必须适合学生的知识与经验基础。换句话说,教材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具有一定的“交集”或关联性,以便使新经验与已有经验衔接。

课本的结构问题。

所谓课文的结构,是指不同的教材把各种相关概念、教学资源等结合在一起成为合乎逻辑的组织形式。各种不同的结构都包含了某些基本的修辞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思维的根本形式及其简易程度。所以,这种教材或课本的结构是关系到教材难度的一个重要变量。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这种教材的结构性变量主要有:

简单排列 这是教材中不同项目或概念的一种排列,其陈述顺序并不重要,表明不同知识或内容之间的平行和并列关系。

结论与证据 这是简单排列的一种特例,及不同内容或知识之间具有一种结论与证明的关系,其逻辑和结构形式一般为:由作为结论的一个命题或观点,与作为该命题或观点的事实证据的一系列理由或论据组成。显然,作为事实证据或论据的材料越充分、详尽,它们与命题或观点的关系越直接,教材难度越低;反之,则难度提高。

比较或对照 这是教材中两件事物或更多事物之间异同的描写。显然,这种比较或对比的程度越强烈和鲜明,学生对不同事物的认识则越清晰。

时间、空间序列 这是教材中对有关项目或事件进行排列的两种基本形式,即按照时间先后,或者按照空间关系,如前后、左右、高低的关系,对相关项目或事件进行排序,由此直接影响学生对教材中有关内容的定位和逻辑关系的认识。

因果关系 所谓因果关系的结构性特征指的至少是两个概念或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一个被认为是原因或理由,另一个被认为是结果或效应。这是教材中处理有关材料之间逻辑关系中常用的一种结构。一般而言,这种因果关系越直接具体,则越容易理解。

当然,在不同年级的教材编写中,上述这些基本结构可以细分为更加高级的结构,作为课文的各种特殊体裁(如记叙文和评论)和各种题材(如生物和物理)的依据。

课本局部的连贯一致。

也叫衔接,指的是用几种简单的语文连接手段将各句内部及彼此间的概念联系在一起。最通常的连接手段是表示指代,参照的各种形式,如代词、重复、照应等;以及连接词语,如“和”、“但是”、“因为”、“可是”等。研究证明,连贯手段在理解和记忆课文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然,除了以上各种因素之外,影响课本难度的因素还涉及比较广泛的方面,例如,概念的密集性程度。如果在一定篇幅中集中出现过多的新概念,将会使阅读和理解的困难程度增加。又如,如果在教材中重要和非重要信息(即主要概念与细节)的比例不恰当,比如细节不够丰富,则直接影响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但是,如果非重要信息太多,也会导致学生在理解和学习重要信息时出现注意力分散现象,以至于在要点和细节上花费同样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在非重要信息上花费太多精力。再如,对需要理解的相关事实所提供的信息是否充分,也是一个影响教材难度的问题。研究证明,提供一个角色的目标以及引向该目标的各种事件的信息,对理解和记忆具有重要效果。

评定学习任务

难度等级的标准

关于中小学教材难度的认识与分析,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关于课本或教材难度的解释模式,提供了比较典型的案例,也能够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我们对教材难度及其相关变量的认识。下面,主要引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的相关内容,从数学和科学两个学科进行介绍和说明。

在数学内容的难度说明部分,评定学习任务难度等级的标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解或处理步骤的复杂性程度。国际学生评估项目认为,学习任务的难度是由处理步骤的复杂性决定的。这种复杂性程度包括两个方面:计算的步骤和变量的多少。最简单的是仅需要单一步骤的问题,即要求学生回忆和再现基本数学常识或完成简单计算;而比较难的则是多步骤的问题,即要求学生的深层次数学知识和综合决策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解决问题和模拟的技能。

二是不同信息的联系状况。消息的联系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显然,那些只需要学生用单一表示方法或技巧去解决单一信息的内容是比较容易的,而要求学生能够在运算过程中不断运用不同的表示方法,不同的数学工具,去建立不同信息之间的联系和综合更多信息的内容,则难度比较大。

三是要求数学思维的内容。教材内容要求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考虑、阐明和解决问题,包括阐明和解释材料,并对情景和方法做出反应。在表述当中识别和运用熟悉公式,在不熟悉的材料中翻译或者创造一种合适的模式,同时运用洞察力、推理、论证和普遍化原理。

而科学教材内容的难度,则是由概念的复杂性、所给数据的数量和连锁的推理要求决定的。包括所用概念的复杂性,所给数据的数量、连锁的推理要求和在交流传达方面要求的精确性。此外,难度等级受信息的背景、格式、问题的表述方式影响,等等。按照这样的难度标准,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教材将其内容和任务按照难易程度分成四个层次,即简单科学知识、普通科学常识或者数据的再现;科学概念或者问题、调查研究基本常识的应用;快速发展的科学观念或者连锁推理的运用;关于简单概念模式的知识或者是为了选出最佳方法所需要的证例分析。

同时,又把这四个层次概括为三类:

最难任务要求复杂的概念性技巧 学生大体上能够创造或者运用概念性的模式对问题做出预测或者给出解释;能够科学研究、分析并确定主旨,如一个试验的设计或者是一个被测试的观点;能够对比数据以便评估不同观点或想法;能进行关于科学观点的交流或者进行精确的细节描述。

中等难度任务要求正确的科学思考 学生显然能够运用科学观点做出预测或者提供解释;能够认知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并且确认科学研究所涉及的细节;能从数据中或者总结、评估结论的推理过程中选择相关信息。

最简单任务只要求再现和运用简单的科学知识 学生能够再现简单实际的科学知识(如名称、事实、数据、简单规则);能够运用科学常识去总结和评估结论。

不难发现,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关于教材难度的因素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了上述“可读性”或“可说明性”的原则与方法,也能够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我们对中小学教材难度分析方法的认识。

中小学教材建设是一门科学,而教材难度则是其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涉及儿童身心发展,涉及教材编写是否遵循教育规律,值得深入研究。(作者系清华大学教授)

《中国教育报》20150923日第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