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亚星yaxing221 >> 信息 >> 推荐文章>> 正文内容

推荐文章

通向研究型教师的务实之路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4-06-23 08:20:00 点击数:425
 

一些教师认为,成为研究型教师的相关倡导是一种奢求,因为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已让人应接不暇甚至无法招架。在笔者看来,养成研究的习惯和能力,是从职业型教师向事业型教师过渡的前提,而通向研究型教师的道路并非无迹可循。

学科知识需要点滴积累

知识渊博,信息丰富,是进行教学教育研究的基础。很多教师难以成为研究型教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注重日常学习,忽视了相关学科知识的积累。如果知识储备贫乏,缺乏研究的基本原材料,教师无论搞研究或者写文章都会像农民在贫瘠的土地上种庄稼,缺肥缺水,难有好的收成。教师日常的知识与实践积累,是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必备条件。因此要使肚子里有货,必须勤于学习和积极积累。教师应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积累相关的学科知识。研究型教师与一般教师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业余时间利用上的差别。研究型教师大多是善于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和探究的人。

比如,一位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师,不仅应熟悉课本的内容,也应当力争让自己成为博古通今的人,并且对于历史学科内容的相关争论与教学方法,都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启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进而深入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应当善于处理各种信息,筛选、吸收各种教学成果,为我所用,这与传统意义上积累知识的过程不谋而合。善于积累并且善于发现问题,是成为研究型教师的起点。

发现问题需要敏锐洞察力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大量看似平淡无奇的教学教育问题,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这种审视和探究的眼光,可以挖掘出一般人不大注意但又非常有价值的问题。问题意识浓厚,是搞好教研的种子引子。问题意识浓厚者能从平淡中发现惊奇,甚至能发现令人惊讶的重大问题。那些人们常举的例子,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的日常事件中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从浴盆洗澡水中顿悟出浮力原理,等等。同样,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如果缺少问题意识,就容易对有价值的问题视而不见,如人入宝山,却空手而归。

发现问题需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有人问爱因斯坦,科学家与一般人的区别在哪里?爱因斯坦回答说,打个比方,从草堆里找出绣花针,一般人只找出一根针就完事了,而科学家则翻遍整个草堆,直到把所有的针都找出来。这个比喻也可用于一般教师与研究型教师的区别。翻遍所有草堆找出所有绣花针的举动,其实也就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深入探究精神。这是研究型教师不可缺少的职业习惯和专业眼光。

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大量问题,教师只要做个有心人,勤思考,努力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就有可能有所发现。

反思习惯需要培养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养成反思的习惯。教师的反思不只表现在对自己工作经验的总结,也表现在日常听课与读书的过程中,对他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和案例进行正确的评判、分析、比较和归纳,从而促进自己在教学与研究中,作出正确的选择与深入的剖析。这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必备素质之一。

教师要对一系列教学、教育实践问题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判断和理性思考,达到知其所以然的较高境界,即知道怎么样去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只有通过反思探究,教师才能发现一般人不在意、视而不见但却有价值的问题,进而写出人人心中有而个个笔下无的新颖独到的研究文章,这既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也是对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进步职责的担当。离开教学教育反思探究这一源泉,可能成不了研究型教师。

教育诊断能力需要磨炼

所谓教育诊断,就是教育工作者运用正确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判断、甄别、分析和评价教育与教学现存的现象与问题。例如,为什么一个教师非常努力,但课堂效率依然低下?从中可找出哪些原因?有什么改进方法?除了教学方法问题,学生情况有哪些特殊之处?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是否也存在一些问题?等等,这有点像医生给病人把脉诊病。提高教育诊断能力是走进研究型教师殿堂的必经之路,也是教师进行教研的起点。

诊断教育问题,不仅需要教师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还需要相对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立足点要高,这样才能对教育问题鞭辟入里。正如高明的医生,既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又要有丰富而专深的医学理论素养,方能把准脉搏,看清病因,准确无误地作出诊断,开出中肯而有效的药方。

一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较低,也体现在对自己及他人的教育问题与教育实践缺乏诊断能力。不乏一些教师凡事只是随大流,他们对自己或者别人的做法到底对不对,为什么要这样做,缺乏起码的判断,因此进行教学研究之时,也很难说出之所以然。教师缺乏评判力,自然难以拿出良方改进教学。时下各种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令人眼花缭乱。在此种情形下,教师更应学会甄别各种教育理论与方法的真伪优劣,从而选择一条从实际出发又富有成效的研究道路。(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一中)

《中国教育报》20131023日第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