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利用假期时间
要闲暇还是要培训
郭元婕
春节临近,一年一度的寒假如期而至。在迎接假期与节日的双重欢愉时刻,许多中小学生却难免忧愁:今年的寒假会不会又被安排去培训班补课?而且这一担心,纯属“多虑”,补不补课可由不得他们!据媒体报道,和寒假同时开始的还有大大小小、如火如荼的各种门类培训班。
北京师范大学去年的一项调查发现,我国有近半数中小学生对寒假生活不满意。假期利用问题令许多学生及家长烦恼不已。不参加“培训班”,家长担心孩子丧失重要的学习机会。可参加“培训班”,又容易受到孩子的排斥。由于难以达成一致,许多家庭的假期都在纠结中度过。
家长安排子女去“培训班”补课,而剥夺其闲暇的原因很多。有担心孩子因假期闲散开学后在学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产生的焦虑心理作祟,有禁不住商家“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煽动性广告刺激与怂恿的因素,有双职工家庭孩子假期无人看护而易沾染上“网瘾”等不良嗜好的担忧。但是,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因是,家长,尤其是为人父母者通常不懂得闲暇的价值,更不懂得孩子该如何利用假期来“增益其所不能”。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之差别在于如何利用闲暇。学校提供的教育大同小异,但是个人生活中的涉猎则是千差万别。这些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发展差异。有专家统计,我国中小学生一年内的闲暇时间,包括寒暑假和双休日,约有170天。这也就是说,在教育制度的设计上,我国中小学生一年里有近半年的时间处于“闲暇状态”。中小学生会不会利用闲暇,意味着他们是否能够掌握自己近半数的时光。这样的时光如果还是用在与学校教育类似的各种培训班,未免得不偿失。
学习需要劳逸结合。经过一个学期的紧张学习,学生的身心都需要休整。假期得不到放松,违背教育规律。假期是孩子们的休养生息的闲暇时间,而闲暇的本质是自由、放松,是精力和体力的恢复与补充,是心智和见识的拓展,而不是换个地方不知疲惫地继续上课。
闲暇并不等于闲散。闲暇中有空闲,闲暇时可休闲。但会利用闲暇的人一定是“闲而不散”、“闲中有趣”、“闲而有序”。他们绝不会昼夜颠倒,更不会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
闲暇也不意味着可以懒惰。即使享用闲暇也不可以逃避劳动和工作。寒假里的学生仍然要完成教师布置的假期作业,而且不能打折扣,不能拖延。能够掌握闲暇的人,是会合理安排和规划时间的人,是能够主动思考问题的人,他们一定会对自己的闲暇有所规划。
当前,为了教会人们利用自己的闲暇时光,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发展闲暇教育,并将其作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闲暇时光的利用,要从小培养。养成良好的闲暇习惯是闲暇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积极帮助学生成为自身闲暇时光的良好管理者,使他们学会设计、享受乃至掌控闲暇,最大限度地利用闲暇培养兴趣爱好、学习生存技能、休养生息、涵养性格,即使在无人监督和看护的情况下也能规划和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本文转引自作者实名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