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慢下来
英语组 许瑞霞
假期里,读了教育学者张文质的《教育是慢的艺术》这本书,引发了我对教育质量的重新思考和认识。作者是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对生命和教育的理解帮我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教师角色和教育应发挥的作用,同时也更好地理解了夏校长曾经在一次会议上讲到的“让我们放慢脚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吧!”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书中提到的一个个事例,如缕缕春风吹开人们冰封的思想,从更宽的视野给自己以思想引领和灵魂提升。其中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卓有成就的李叔同先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他做什么,像什么: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实在是了不起。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开导犯错的学生总是“和颜悦色,低声下气”。他让我明白“低声下气”深长的教育意味。有时候,当自己面对犯错的学生时,总想通过“义正言辞、理直气壮”的态度来让学生觉醒,认为这样来得快,同时也坚持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观点,这在面对生命成长时又是一个有问题的心态。有这样一个笑话:全班有100个孩子,问孩子平时干什么,回答说:平时上网、游戏、出去玩、打豆豆。问99个孩子都是这样说,还有一个孩子说:“我上网、游戏、出去玩。”问他为什么不打豆豆,他说:“我就是豆豆。”原来这个可怜的孩子就是豆豆。“当你在呼吁惩罚的时候,你从不设想到或者不愿意去想被惩罚的是我自己或我自己的孩子,所以,我们经常忽略了我们的惩罚到底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了什么,我们可能会忘记想到惩罚会给孩子带来什么。” 我们觉得我们对他犯错误后的惩罚是为了他好,理直气壮地去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学校体现出来的人道情怀更多的是应该落实在对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的帮助上。陈之藩说,我们惯常所持的“义正言辞、理直气壮”的态度其实是有问题的,更好的方式应该是“理直气和、义正辞婉”,一字之变,境界完全不同。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通过眼神、表情、动作表现对儿童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这就是对可能健全的生命的成全。“比爱更难的是理解。”多年前读过的一句话突然从脑中蹦出,课改的目标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如改善师生关系、改变学习方式,我想这在初三年级更为重要。学生面对日益增大的学习压力时,老师应给予更多的是情感支持,是爱,是理解;当学生遇到某种问题、麻烦的时候,要给予他具体的帮助,更是学生最需要我们做的工作。“生命化”教育就是对学生的关注、理解、呵护、成全,它是生命始终在场的教育,也就是眼中要有具体的人,是对每一个生命的化育、陶养、感染、示范,也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教育需要的是持久的关注和耐心的等待,需要的是潜滋暗长与潜移默化,“立竿见影”往往是有害的,甚至是反教育的。你不做作业,我把你赶出教室,有没有效果?可能有效果!但是不能这么做!剥夺人的尊严、伤害人的生命都是反教育的。
本书的第二大观点:生命化教育不只是强调鼓励、赞美。教育环境不同,孩子家庭环境不同、学生的自我期待不同,老师不能用同一个方法教。所谓教育的智慧都是教育计划之外的东西,你能够计划好的都不是智慧。最重要的是在课堂上你有没有耐心,有没有丰厚的专业素养,是否能够在各种情景中想出独到的恰当的方法。这个方法对学生来说是最好、最恰当、最妥帖的,这样你自身的智慧也就发展了,你就会变成一个无论遇到什么情景、什么样的学生都能从容不迫、应对自如、引导巧妙的人。对我而言,多角度、多选择地去看问题和寻找方法能让我的思路更广阔。“我们需要牢记,无论任何一个人,哪怕是我们每天注视着他成长的任何一个人,越是对他熟悉,他也就越具有神秘性,具有不可知性,教育源于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珍爱,教育因而是一件极其谨慎的事,他需要教师精神世界的日益完善。”作为教师,不仅需要别人的提醒,更需要自我的提醒。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提高更需要自我教育意识的不断改进。
最后,以美国诗人彼德森的《一生的慰藉》结束我对这本书的学习,也代表着此刻我的心境:
让我慢下来,
让我用头脑的平静抚平狂跳的心。
让时间永恒的信念平稳我忙乱的脚步。
在一天的迷茫中,请赐给我山丘般永恒的宁静。
用我记忆中欢唱小溪的美妙音乐,驱走神经和肌肉的紧张。
教给我体会休闲的艺术——慢慢静下来看一朵小花,与朋友聊天,拍一拍狗,对一个孩子微笑,从一本好书中选出几行,认真品味。
每天提醒我,比赛并不是最快的人赢;生活中有比增加速度更多的内容。
让我每天仰视那高塔般的橡树,明白它长得又高又壮,是因为它缓慢而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