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亚星yaxing221 >> 年级工作 >> 八年级工作>> 正文内容

八年级工作

寻访鲁迅先生的足迹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2-06-18 10:55:00 点击数:603
 

  2007年春天,我有幸去了趟绍兴,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访了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的故居,终于见到了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三味书屋、乌篷船……

  绍兴鲁迅故居是鲁迅先生的出生地,也是他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成长、生活和学习的地方。这是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这里是一个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

  正赶上细雨霏霏的天气,我撑着一把伞,踏着一条窄窄的、湿湿的青石板路,漫步在古朴的小镇上。环顾街道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祖居,鲁迅故居,寿家台门,三味书屋,百草园,咸亨酒店穿插其间,一条不知名的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缓缓流过,一只只乌篷船或在河面上晃晃悠悠鱼贯而行,或静静地停泊在街道岸边,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想起鲁迅作品中的一些场景,感觉虽陌生,但似乎又是那么熟悉……

 

三味书屋

  来到绍兴,我最想参观的就是三味书屋和百草园了,在中学的语文课本里,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从那时起,我就对三味书屋和百草园倍感兴趣,幻想过无数次鲁迅先生当年学习和玩耍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子,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了。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内一所颇负盛名的私塾。鲁迅12岁开始到这里读书,前后长达约五年的时间。他勤奋好学,注重思考,在这里打下了良好的文学基础。

  环顾古朴的书屋,几经岁月的风尘,室外已经剥落得厉害,但是室内文物保存完好。一间30多平米的房子,正中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额:三味书屋。两边柱子上有一幅对联:至乐无声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诗书。均系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匾额下挂着一幅垂到桌面的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画的旁边摆放着塾师寿镜吾先生的画像。书屋正中是塾师桌椅,两侧为客席,窗前壁下则为学生座位,鲁迅的座位就在东北角。

  鲁迅使用的是一张两抽屉的硬木书桌,桌面右下角有一个一寸见方的“早”字,是鲁迅当年亲手刻下的。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塾师的严厉批评,于是就刻下了这个“早”字,用以自勉。在书屋外还展览着鲁迅当年亲手制作的“三到”书签,上面写着: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因为他读书都按照三到的方法,所以比别人学得快,学得好,为此常得到塾师的称赞。

  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先生是位品行端正、性格耿直、学问渊博的宿儒,鲁迅称赞他为“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他教书极为认真,对学生要求也极为严格,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给鲁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对鲁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站在书屋前,我感慨万千。隔着栅栏,仔细打量着文学巨匠曾经就读的“课堂”,我好似听到那学堂中人声鼎沸、之乎者也的读书声,我也能感受到鲁迅先生刻下“早”字的心情,更能够体会到严厉的寿镜吾老先生手持戒尺的那份舔犊之情。虽历经百年风雨,但书屋依然伫立,向游人诉说着那曾经的往事,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古人已去,浩气长存。鲁迅先生那孜孜求学、不屈不挠、刚直不阿的精神还在,并将永世长存。

 

百草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每当提起百草园,我就会想起中学时代背诵很熟的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脍炙人口的句子早已熟记于心。从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我品读到了鲁迅先生对百草园的喜爱,品读到了百草园里的无限乐趣,这里是鲁迅先生童年时代的乐园,是他和小朋友常来玩耍嬉戏的地方。品尝紫红的桑葚和酸甜的覆盆子,在矮矮的泥墙根一带捉蟋蟀、拔何首乌,夏天在园内纳凉,冬日在雪地上捕鸟雀……这些童年趣事,在鲁迅的心里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也曾在我的心中产生过无限的遐想。

  穿过周家故居,来到后面,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悠然展现在我的眼前。这的确是一个大园子,占地近2000平方米,放眼望去,大片碧绿的菜畦,园内光滑的石井栏犹在,高大的皂荚树依然挺立着,但是却没有发现紫红的桑葚;园里没有看到菜花,自然也看不到肥胖的黄蜂了;轻捷的叫天子(云雀)或许早已被纷至沓来的游人惊得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而一去不还了吧;油蛉和蟋蟀们也已无处可寻了;如果到了夏季,一定还能听到躲在树叶里的鸣蝉的长吟……

  眼前的百草园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偌大的园子里竖立着一块石碑,也就是一块不规则的光滑的大石头,上面刻着“百草园”三个绿色的大字,以此来说明这里就是鲁迅先生当年嬉戏的百草园了。

  漫步园内,我努力从园中搜索着鲁迅先生童年的足迹,用心感受着先生当年的无限乐趣,这里的一草一木似乎都在讲述着当年鲁迅的故事,一物一景都能触发我对百草园的无限追忆。我想起了当年孩子们在这里嬉戏的场景,想起了长妈妈讲过的美女蛇的故事,还想起冬天雪后孩子们在这荒芜空旷的园子里拍雪人、捕鸟的情景,自然也想起了鲁迅的好朋友闰土……

置身园中,留恋忘返,一时间我仿佛回到了孩提时代,鲁迅当年那些极为有趣的快乐的场景,似乎就在眼前。恍惚中竟忘却了自己不惑之年的身份,感觉自己正是那调皮嬉戏的孩子,尽情地在园子中把玩,释放着自己的童真情怀。

哦!百草园,一个虽普通但却充满着无限乐趣的地方……

 

乌篷船

  去过绍兴的人,一定对乌篷船不陌生。在鲁迅的文章里,也曾多次提到乌篷船。这次去绍兴,我才真正感受到了乌篷船的与众不同。听导游讲,老辈的绍兴人就是在这小小的乌篷船里辛勤劳作,以船代步,才有了今天绍兴的繁荣。

  无论在鲁迅故里,还是在东湖,那一条条摇晃着穿梭行走的乌篷船,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东湖,我特意乘坐了一趟乌篷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绍兴的乌篷船很有特点,小船两头比较尖,船身轻盈,船身上有个可以遮风挡雨的船篷,是用竹子编织而成的,上面还涂了一层黑黑的漆,大概是防止竹子腐烂的。船工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而且是统一着装,身穿黑衣裤,头戴乌毡帽,正如鲁迅小说中描写的一般。让我惊奇的是船工们划船的姿势别具一格,他们往往用双脚使劲踩着浆,以脚划船,手脚并用。据这里的老船工说,在这里会这样划乌篷船的年轻人极少,船队中都是五十开外的老人,每天在这里划船载送游客是他们固定的工作,已经习惯了。

  看着老船工摇船时那优美和谐的姿势,望着一条条水中荡漾的乌篷船穿桥过巷,环顾周围环抱的青山碧水、绿树峭壁,偶尔还能听到几声老船工的吆喝声……这一切无不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惬意与美好。

 

绍兴小吃

  漫步在绍兴这个古色古香的江南小镇,最吸引人的要数街道两旁那鳞次栉比的小吃店了。茴香豆,臭豆腐,梅干菜,香糕……只看看招牌就够诱人的了,再加上随风飘来的阵阵香味,更让人驻足不前,垂涎三尺。

  随便找一间小铺子坐下来,喝上一碗黄酒,吃上几粒茴香豆,再尝几块绍兴最正宗的油炸臭豆腐,呵!也别有一番情趣。

  在以前我是从不吃臭豆腐的,每当在街上遇到卖臭豆腐的,我总是避而远之。但是在绍兴,在朋友们的带动下,我居然也开了戒。那油炸的焦黄的、外酥里嫩的大块臭豆腐也实在是诱人,蘸着不同的佐料,居然让我闻不到一点臭味儿了,吃起来更是满口留香。到了绍兴如果不尝一尝当地的臭豆腐,实在是一种遗憾。

  在绍兴小镇上,最吸引人的还要数咸亨酒店了,来这里就餐的大都是慕名而来的游客。在这里,人们自然会想起鲁迅笔下的典型人物——孔已己。因为当年孔已己曾经常来这里喝酒,鲁迅小时候也曾经在这里当过伙计。也许是鲁迅文章的原因,咸亨酒店的生意异常红火。在咸亨酒店门前,孔已己的铜像惟妙惟肖,似乎在向周围的人说着关于茴香豆的故事: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看到孔已己的形象,人们自然要想到绍兴的黄酒,以及配以下酒的茴香豆了。绍兴的黄酒我没有品尝,但是孔已己推崇的茴香豆我倒是吃了些,看上去就是一般的干硬的蚕豆,但是细细咀嚼品味一下,的确很香的。

  在绍兴还品尝了不少的特色小吃,香的、辣的、酸的、甜的,风味不同,各有千秋,细细想来,回味无穷,但可惜大都叫不上名字了。

  绍兴不愧是个名镇,不仅名人辈出,更有无数小吃闻名遐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