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亚星yaxing221 >> 年级工作 >> 七年级工作>> 正文内容

七年级工作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全国优秀中学校长教育思想研讨会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2-05-30 09:49:00 点击数:1195
 

  时 间:2011418日下午1430

  地 点:东北师大附中图书馆四层报告厅

  参加人: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全国优秀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班学员

  主持人:刘莉莉(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

  议 程:一、亚星yaxing221夏强校长教育思想报告(90分钟)

                          休息15分钟

      二、亚星yaxing221校友代表发言(10分钟)

      三、亚星yaxing221学生家长代表发言(10分钟)

      四、亚星yaxing221学生代表发言(10分钟)

      五、指导教师代蕊华教授点评(10分钟)

      六、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总结(20分钟)

 

  刘莉莉:尊敬的各位校长,人民教育家论坛——夏强教育思想研讨会现在开始。

  夏强是特级教师,是河北省首批骨干校长,任职于石家庄市第44中学。44中是一所普通的中学,这所普通的中学,也许没有培养出清华北大的学子,也许没有培养出我们科技界的精英,但是他们培养了大批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们对社会的价值仍然是不容忽视的,也正是夏校长的这样的一个追求,使得这所学校有了快速发展。

夏校长今天报告的主题是“不求人人成才,但须个个成人”。掌声有请夏校长。

 

不求人人成才,但须个个成人

亚星yaxing221 夏 强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各位校长:

下午好!

首先我感谢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陈主任和各位老师对我的培养,我是培训中心02年度初中班第一期的学员,07年又参加了第十期的培训。感谢中心多年来对我锲而不舍的关照和帮助。

  前天,我们从河北石家庄——华北平原,带着我们的学生、学生家长和校友,千里迢迢,拖家带口,来到白山黑水的东北大地,一到这里我们就有了回家的感觉,感到了春天里的温暖。在这里,我特别感谢我们附中的领导和老师对我们的热情接待,谢谢你们。

  在前几次的论坛中,我们领略了北京校长的恢宏和皇家气派,也领略了江浙校长的飘逸洒脱和厚重。我站在讲台上,看到我下面的同学,他们在学养和教学实践上,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前面一直有两位校长说忐忑,我除了忐忑之外,还有汗颜和颤抖。昨天和今天上午,聆听了三位东北女校长的发言,明天上午还是东北女校长的发言,昨天上午东北来了两位女厅长,全是女同志,我一个外来户是一个男同志,看到她们的知性、大气、势不可挡,我更感到自惭形秽。我汇报的内容是低端的、粗浅的、草根性的,但我作为燕赵儿女,也要拿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勇气向大家汇报。

  1981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石家庄市第40中学任教,后到新疆乌什县支教,1985年底返回后继续在40中工作,2002年担任40中学校长。20071122日,我到石家庄市一所新建学校任校长,至今先后合并4所学校,形成了现在的石家庄市第44中学。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社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创新拔尖人才,然而,也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在我们周围更多的是平凡普通的人,他们没有那么富有,更没有多高的社会地位,但却以干净得体的衣着,礼貌谦恭的态度感染他人;他们说不上学识丰富,却明事晓理,懂得关心和温暖他人,而且生活幸福知足。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尽到一颗螺丝钉的责任。他们是社会发展的和谐音符和重要基础,对社会稳定和进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想我国大多数学校培养的人,大多都是这样的人。

  基础教育阶段是为学生持久发展奠基的过程,初中三年可以影响孩子一生。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90年代中期我就提出了“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的教育理念。从40中的办学实践到44中的创建,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这个想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引言:张磊的故事

  张磊是我校9706班的一名男生,一个简单而又特殊的孩子,单亲家庭,从小缺少母爱,生活窘迫。衣服总是很脏,身上常常散发出一股异味,贪玩,学习成绩很差。他深感自己不如其他同学,内心孤独自卑,很少说话,可以说张磊是个不幸的孩子。

  但他又是幸运的,老师们都格外关心他。从学习到生活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叮嘱他勤洗澡,教他洗衣服、讲卫生、整理个人物品,并鼓励他为集体做事情。逐渐地,张磊身上少了几分玩劣,多了几分认真,少了一些自卑,多了一丝笑容。在老师的引导下,班里同学也在多方面给予他热情的帮助,这让张磊感受到了班集体的温暖。他渐渐地变得开朗了,尽自己所能参与班级活动,主动为班集体服务。后来每天的清晨,张磊总是早早来到学校,主动打扫教室的卫生,主动帮着把班里同学的自行车摆放得整整齐齐,每一件事情都极为认真,很有责任感。他热爱集体,热爱老师,热爱同学,把班级当成了自己的家。

  初中毕业后他没有考上普通高中,上了一所技校。毕业多年再次遇到张磊,得知他技校毕业后在工厂当了一名装卸工人。工作后他深感知识的欠缺,自己又利用业余时间在一所夜大学校深造,以后成了一名技术工人。他说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因为自己踏实认真,多次受到领导表扬。他说自己现在可以赡养父亲了,家里也买了房,还有了女朋友,他憨厚的脸上写满自信和笑容。他说:“我现在很快乐很满足,非常想念学校,想念老师。”

  张磊同学的例子,引起我许多的思考,从人才的角度看,他算不上是成才。但是,他的确是一个合格的人,一个善良、自信、有感恩心、有责任感、有一定素质的合格劳动者。对张磊的教育,不能不说是成功的。

  张磊和他的故事,引起我对学校和校长的教育使命与责任的思考。

  二、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教育使命与责任的确立

  (一)义务教育的价值追求

  教育的目的何在?学校教育的使命是什么?陈玉琨教授曾说:“教育是认识人、培养人的伟大事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塑造人、陶冶人、培养人,使人有良好的修养和完善的人格。让每一个接受教育的人,有长远发展的持久动力。

  在河北张家口拍摄的一部农村题材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曾经风靡了全国。影片揭示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中的部分现状,引发了社会对基础教育问题的辩论与思考。就在这一时期,我国酝酿启动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隔不久,远隔重洋的美利坚合众国也开始策划一场教育革命,200228日,布什总统正式签署《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改革法案。此法案堪称数十年来美国联邦政府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最大“手笔”,其初衷是通过教育法制化建设,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平等的终极目标,它给美国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2010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20字是指导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工作方针。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教育,更要为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以及推动教育公平做出更多的努力。基础教育担负的是为孩子一生幸福成长奠基的工程,是奠定学生成人成才的基石。为此,我们要坚守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决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负责。

  我曾在一所优质的学校——石家庄市第40中工作近27年,从教师一步步成长为校长。当时尽管学校拔尖学生很多,但我们固守着“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以成人为基础,以成才为目标,初中三年的教育为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和众多的合格劳动者奠定了基础。多年的教育实践,众多学生的成长案例,以及40中的发展和提升,都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从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康辉,到亚洲青年田径锦标赛三级跳远冠军李延熙,再到张磊的幸福生活,无一不印证了这种成人成才教育的重要性。

  在44中,我接触到的更多的是一些平民家庭的普普通通的孩子。他们的祖祖辈辈都是平凡的人,一生紧贴地面行走,家长对孩子也没有过高的要求,平安、能自食其力就是他们最大的满足。虽然他们生活在最基层,做着简单重复的工作,但他们是快乐的,他们也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社会贡献着一份力量。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我对教育的理解也回到了最基础的地方,教育就是培养人、成全人,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合格的人。我再一次坚定了“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的教育信念。

  (二)我校学生基本情况

  “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的教育理念也是从我校实际出发的价值选择。现在的44中学是一所新建学校,目前只有初中阶段教育,教育经费完全由政府下拨,位于城乡结合部,农村学生居多。我们根据这一特点确定了我校的办学目标。

  1.生源构成。目前我校有2500名学生和203名教师。学生主要有三部分构成。一是城市学生。二是农村学生,方圆十几公里17个自然村的孩子都来44中就读,每天由20辆大轿车接送。三是城乡结合部学生。就20108月统计数据来看,我校农村学生比例占总数的60.7%

   

  2.学生学业成绩与行为习惯。由于我国客观存在的城乡发展的二元结构,城乡学生之间在学业成绩与行为习惯方面都有着很大差异,在北方更为突出。

  (1)学生学业成绩分析。我校09级初一新生入学成绩如下图所示:

  (考试科目:数学、语文、英语,满分300分)

   

  上图中的“学校数量”指学生来源小学的数量。共招收城市16所小学的毕业生316人,农村15所小学的毕业生405人,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农村学生人数大于城市学生人数,而且农村学生平均成绩较低,尤其是数学英语成绩与城市学生相差较大。另外他们在行为习惯、卫生习惯、普通话规范上也有差异。

  (2)行为习惯分析。因为经济发展的差异,城乡之间在生活与行为习惯方面差距甚大,这直接导致了学生行为习惯的极大差异,家庭教育背景的不同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3.家庭教育现状分析。我校学生家长职业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类:

  从家庭教育看,大部分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素质原因,不能给孩子很好的学习指导。有些条件好的家庭幻想用满足物质需求的方法刺激孩子上进心,忽视人格发展。还有部分贫困家庭因忙于生计,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只有少数高素质的家长对子女的未来十分关注,能主动与学校沟通。

  思考:在允许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90年代,我曾首创了全市第一所依托名校40中办的国有民助学校——求实中学。求实集中了最优秀的师资,一流的硬件设备,教学成绩名列前茅,短期内学校迅速壮大,成为全市热点学校,我们也得到了丰厚的经济利益。

  但随着时间推移,我经历和目睹了一些“另类”教育。各类学校为追求名利,抢优质生源和师资,比状元,追求升学率和高平均分,逼迫成绩不好的学生转学或不予报考,导致部分学生无校可上,甚至辍学。对此我感到困惑,难道义务教育就只是面向优秀学生吗?难道学校发展要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吗?义务教育学校承担着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社会责任,而不只是确保某一所学校的发展和一部分学生的成功,因此 学校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成人成才,让义务教育真正为学生一生发展负责。当学校无法做到这一点,就远离了教育规律,成为考试技能的训练场、经济利益的追逐者。

  44中并校后,学校从生源水平、教师队伍素质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面临更大挑战。但这一举措明确了我校办学的基本方向:作为义务教育学校不仅仅要为塑造精英、培养高端人才打基础,更重要的是面向广大民众,实行资源共享,让不同层次学生接受优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品质。这是一所优质初中的必备品质,是办好44中的基点。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如今学校已经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正在稳步提升。面对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教师的转变和发展,我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也实现了自己的转型。

  (三)国家教育政策法规的导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三条: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胡锦涛主席在2004531日,与北京少年儿童座谈时说:“未成年人的素质如何,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和前途命运。教育培养未成年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体能健康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对学生要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

  当然,社会的发展需要多样化的人才,我们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也应当“不拘一格降人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这也正是多元智能理论的体现。

  (四)平民教育思想的启发

  平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一个优秀传统。从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与实践,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真义》及“新文化运动”,再到陶行知的《平民教育概论》,他们都是平民教育的伟大倡导者和践行者。什么是平民教育?“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先生说过,平民教育的目的是教人做人。做什么人?做“整个的人”。就是第一要有知识力,第二要有生产力,第三要有公德心。晏先生所讲的“造就整个人”的教育思想就是素质教育所要达成的目的。

  时至今日,平民教育的理念、精神和价值并没有过时。在对其内涵赋予的新的诠释中,依然闪耀着穿越历史时空的光辉。2008年,温家宝总理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了平民教育。他说:“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的整体素质。我们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我们之所以把义务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都能受到教育。”温总理的话指明了义务教育发展的方向。

  平民教育就是面对大众的教育,是为普通老百姓服务的教育。但是,平民教育绝不是单纯的农民教育或贫民教育。平民教育不仅是对平民的教育,也应该是培养平民意识和平民情怀的教育。平民教育并不是培养平民,它所培养的是具有民主思想和创造精神,以一技之长自食其力和服务社会的合格公民;培养的更是善良的、正直的、富有智慧的、体格强健的公民;同时也是为了让每个孩子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开发。中国大部分的学生都来自普通家庭,而他们是未来社会稳定的基础,因此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秉承平民教育思想,借鉴40中学的办学之路,我校确立了“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的办学思想,力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将“成人”教育放到第一位。

  三、教孩子三年,要为孩子想三十年——成“人”的基本要点

  (一)成“人”:德育与智育之间的关系

  文化知识的积淀和能力的提升是每个人发展的重要条件,我们鼓励学生广泛涉取丰富的知识,取得好成绩,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但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的天份是有差异的,一个人成才也是有一定基础和条件的,不是所有人将来都可以成为高端人才,成才具有特殊性。因此,不能苛求人人成才,更不能把成才当成育人的唯一目的。但良好的品德,积极的人格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是每个人都应该达到的基础水准,因此个个成人是必须的,具有普遍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请记住:远不是你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工程师、医生、科学家和艺术家,可是所有人都要成为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假如学校按照重要程度提出教育任务的话,放在首位的是培养人,培养丈夫、妻子、母亲和父亲,而放在第二位的才是培养未来的工程师或医生。”所以在成人与成才中我们更注重对学生成人的培养。

  “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的办学思想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符合义务教育发展的方向。我们培养学生既有较高的目标 ——“成才”,又有最基础的目标——“成人”。

  学校是培养“人”、培养公民的地方,而不只是培养精英的地方。“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实质上是诠释了德育与智育之间的关系。在学校教书和育人的两个目标上,我们把育人的重要性放在了知识传承之上。

  (二)成“人”:不比起点比成长,不比聪明比勤奋

  确实,由于地域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校学生无论在学业还是行为习惯等方面起点都比较低,但这绝不能成为我们放弃对学生教育的理由。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尽快成长。为此,我们在对学校现状与未来发展的综合考虑下,坚持“不比起点比成长”、“不比聪明比勤奋”,扎实地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各种不起眼的活动中,培养健康的人格。

  1.今天比昨天强,未来比现在强——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

  刚并校不久,我听了一堂化学课,这是一节初三的化学总复习课。课堂进行到一半,坐在我前面的一名女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她连氢和氧的元素符号都不会写。课间,我与她进行了交流。这才发现,不但如此,她还讲不好普通话,且衣脏面垢。我的心突然沉重起来:对于这个初三女生来讲,可以不知道元素符号,但她要有适合现代生活的基本素质啊,否则,她将来怎么会做一个称职的妻子和母亲呢?更谈不上成才了。我们常说:成人是基础,我们所培养的人,首先应该是合格的公民。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全校内开展了个人卫生督促检查工作,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如何洗脸洗手教起,比谁的衣服洗得更干净,谁的书包更加整洁,谁的物品摆放整齐。就这样一点点地教,从初一进入校门起,就鼓励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可喜的是,到第一届学生2010年毕业时,这些昔日的“土娃娃”已经变成了仪表文明的现代学生。由此,他们也极大地提高了人生的自信。

  2.仪表与风纪的培养。

  早在1993年,我校就专门制定了《关于学生仪表着装的有关规定》,十几年来,效果显著。比如:头发要求干净整齐,男生一律寸平头,女生为齐耳短发。刚开始的时候,好多家长和学生不理解,当时还引起了全市的大讨论,河北师大的教育专家还就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坦言此举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益处。其实我们也明白:头发长不一定学习不好,不一定品质不好,不一定考不上好高中。但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的意识,杜绝跟风攀比现象,培养朴实的求学风貌,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如今我校精神、帅气的学生发型已经成为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3.律行成习,化习为德——从他律走向自律。

  2008年并校初期,很多农村学生行为习惯很不规范。他们曾把男厕小便池的红外线自动冲水感应器破坏掉,还把天花板的吊顶捅了好几个大窟隆,把瓶子、塑料袋等扔进厕所里,导致厕所多次堵塞。废纸、饮料瓶、食品袋等垃圾在校园内随手乱扔。学校也三番五次地教育学生,学校领导和老师也以身作则,常常主动捡起垃圾。一段时间过去了,虽然大有改观,但还有个别学生我行我素。这引起我们的思考,也让我们认识到对于低层次的习惯必须采取强制手段加以干预。于是,我们改变教育方式,发现乱扔垃圾者,一是批评教育,二令其清扫干净,三要扣除班分,四是对于屡教不改者要求写书面认识。经过这样一段时间后,乱扔现象才得到制止(发达国家整治环境卫生,也是从惩罚违规行为开始的)。

  我们习惯说“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但从实际来看,有时“约束”更为有效。德育的较高境界是“养行成习”,但仅仅靠“养”还达不到目的,有时要通过一定的强制手段才能让学生记忆深刻,进而“德育入心,成德于行”。也就是必须“律行”才能“成习”,因此,我们更认同“律行成习,化习为德”。通过“他律”的手段,来达到“自律”的结果,最后达到“为德”的目的。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原理也说明了这一点。

  4.“我当一天家”——让学生学会感恩。

  感恩是感谢生活给予你的一切,为自己能够拥有而感到温暖的一种健康心态。拥有感恩的心态,才会形成积极的人生观。有感恩之心的人才能心胸开阔,从而获得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当感恩成为一种自觉,我们的生活将因此而更加美好。

  包容是宽容、容纳。在这个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中,拥有包容的智慧显得尤为重要。要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大处求同、细节存异,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懂得包容的人,就懂得快乐。学会包容的人,可以使心灵得到净化,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包容是人生的财富,心胸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包容有多少,拥有就有多少。

  每年寒暑假,我校都要求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以“我当一天家”为主的道德实践活动。这一天学生要计划好一天的开支,做所有家务,从买菜做饭到打扫卫生,这种活动能充分锻炼学生独立自主的做事能力,让他们学会在家庭和社会中担当责任,体谅父母。

  感恩教育对我校学生影响很大。我校07级毕业生离校最后一天,认真地上完最后一次课间操,充满激情地上完最后一次班会,最后一次彻底打扫了教室卫生,然后满怀留恋地离开校园。学生们在黑板上郑重地写下了“我不是您最好的学生,但您却是我最好的老师!”、“我爱真理,我更爱我师!”等饱含深情的文字。他们用行动阐释了感恩母校、感恩老师的情怀。

  真理与老师哪个更重要?其实从追求真理的角度,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将永不止息。孔子在《论语》中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在《师说》中曾写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但如果从人性的角度看,中国历来有“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这可能不仅有对知识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体现学生对老师的爱戴、感恩和感人至深的真情,是人性至真至善与修养的体现,因此才有了“亲其师,信其道”的说法。十六岁的孩子能这样发自内心地感受到家长、老师在他们成长中的辛勤付出,这是我们持之以恒的“成人”教育的成功。

  “我当一天家”活动在我校已坚持20多年,成效显著,社会反响大。“我当一天家”道德实践活动,荣获河北省首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一等奖,中央五部委联合在全国推广“我当一天家”道德实践活动。

  5.修德养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我校以“责任、荣誉、感恩、包容”的校训为基础,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责任是份内应该做的事情,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有责任心的人,会焕发出无穷的人格魅力,从而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勇往直前的动力。作为集体中的一分子,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这个集体必然会绽放光彩,永远向前,正是“尽得大责任,便得大快乐”。

  为此,我校积极开展各项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提升责任意识。目前,学校50多个志愿者小分队,如坚持了多年的爱心医院小分队、民心河环保小分队、“今天我站岗”小分队、回收废电池小分队、照顾孤寡老人志愿者小分队等,他们活跃在市区各个地方,比如医院、公园、干休所、社区、老年公寓、派出所、公交车队等。内容涉及环保、社会服务、关心弱势群体、普法宣传等方面。志愿者活动从40中到44中始终坚持着,即使在大年三十也坚持开展活动,每学期,学校都会收到许多来自社会各界的表扬信和感谢信。其中十七年如一日的“盲人楼”志愿者小分队被团中央、中国残联授予“全国百万青年志愿者先进集体”称号。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同学们从中体验到了“我参与、我奉献、我劳动、我快乐”,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6.整洁校园——体验劳动者的幸福。

  我校规划总面积140亩,建筑面积为7万余平方米。全校只有一名校工负责清洁办公楼,其他楼内外所有卫生均由学生承包,从而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为此,我校组织了“星级厕所”评比活动,各班学生纷纷拿来专用的清洁剂、刷子、胶棉墩布等清扫工具。有的班在厕所内张贴文明标语,准备洗手液,悬挂毛巾,还有的班养了绿色植物,并喷洒空气清新剂,厕所卫生已成为体现学生文明程度的窗口。学校定期培训卫生委员,班主任培训时也把卫生工作当成一个重点内容来进行。环境卫生这项各学校的常规工作,在我校已经成为学生行为习惯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责任心培养的一个平台。

  每到放假前最后一天,各班同学都会分批组织起来,在学校进行劳动,有拔草的、有擦墙的、有打扫厕所的等等。在44中,劳动已经成为热爱学校,表现班级和个人良好素质的象征之一。

  7.一个团员一颗星——团员与团队成员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荣誉是光荣的象征,荣誉是精神的体现。前乒乓球世界冠军容国团说过:“我爱荣誉,胜过爱自己的生命。”有荣誉心的人,有原则,遵规守纪。珍视荣誉的人,重视尊严,正直、刚毅。荣誉感重要,集体荣誉感更为重要,它能使人摆脱狭隘的“小我”。这会使同学们更关注班级、学校,走向社会,关注社会与国家“大我”的荣誉。

  每年的新团员入团仪式,是学校重大的仪式之一。所有团员都穿着红色的校服、白衬衣,严肃而光荣地加入共青团。我们追求每一个环节的规范化、精细化,防止流于“形式”,以切实增加学生的荣誉感。每年4月初,我们组织学生徒步去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在烈士纪念碑前,举行庄严的入团仪式。

  此外,每学期开学初,为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都会举行为期三周的“开门红”评比。内容包括文明守纪、卫生、两操等情况,我们认真做记录,并进行量化评比。通过此项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成“人”: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

  “万物之生各得其宜也”,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的人才日趋多元化,多样性。既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也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社会多样化的需要,要求教育培养多样化的人才。单一化的人才满足不了社会多样化的需要,人才的单一化,必然造成一些特定领域,出现人才积压,而在另外一些领域,人才不足。在这一意义上,学校为社会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多几把尺子衡量学生,帮助学生找到适合发展的道路是符合规律的。为此,学校明确提出,教师要牢固树立“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教学观,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分层教学,既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又承认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受到应有的教育,不同学生都有发展,都有提高。其中也包括优秀生,能学有专长,学得精深,否则仍然是教育的不公平。

  我们重在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但也不会忽视那一部分具有超常素质的天才学生。他们具有超强的领悟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往往被人称为“精英”、“英才”等。

  在均衡教育实施较有成效的韩国,实行“英才教育”振兴法,2010年前针对40万中小学生实行精英教育,5%是精英教育,又将对其1%的学生实行英才教育。把英才教育专业教师增加到11000名。美国也有天才教育,港澳台有资优生教育等。

  高效的课堂学习,是学生成绩稳定和拔尖的根本保证。在此基础上,我校集中对3%的优秀学生,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尖子生进行全方位细致管理,从班主任到任课教师都要注重课堂的分层教学,在课堂设问和作业布置等方面给予关注,帮助他们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对课外知识进行适度拓展,并指导他们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推荐课外书,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给予补充。每周六我们集中最优秀的教师,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每个假期,由班主任安排,进行知识的先修与拓展,想方设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挖掘优秀生的内在潜力,激活他们的思维灵感和竞争意识。同时,关注尖子生的心理变化,调动非智力因素。我非常赞同清华附中王殿军校长“培养领袖拔尖人才的观点”。

  四、从基础入手,促全面发展——成“人”教育实践探索

  (一)对“人”和“才”的理解

  1.对“人”的理解。《汉语大词典》对人的解释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用语言进行思维的高等动物。《说文解字注》认为“人”是“天地之性,最贵者也”。现在一般解释“人”指品格健全的人,善良正直,保有人类公认的道德标准,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认真负责,自信而又充满热情。

  2.对“才”的理解。《说文解字注》对“才”的解释是“草木之初也”,也就是蕴含极大能量的意思。现在的“才”,指才能,本领。在很多人眼中,“才子”、“有才之人”的称谓是成功的标志,是令人羡慕的。我们所说的“才”,仅指专业拔尖、知识丰富、学历高的人。

  3.对“人”与“才”、“成人”与“成才”关系的理解。“教书育人是完善学生人格与提升学生智慧相统一的过程……但人格的陶冶比知识的掌握更重要……完善学生的人格既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也是提升学生智慧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完善学生人格”就是“成人”的过程,“提升学生智慧”就是“成才”的过程。

  在教育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才为本”,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

  专业拔尖、知识丰富的精英、各行业的领军人物,如果他们品格高尚就会在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如果自私自利,道德败坏,把知识当成满足私欲的手段,才华当成谋取利益的砝码,就会给国家、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古人云:“德教为先,修身为本。”就国家而言,“德者,国之基也”;就群体而言,“德者,民之信也”;就个人而言,“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我们在现在意义上的理解更应该是:德才兼备是能人,有德无才是庸人,有才无德会害人。在我国传统教育中,一直把品德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而目前在实际生活中,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一部分人还是往往把“考试成绩”放在了第一位,而忘记了“成人”与“成才”的关系。,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身体素质较差,顶多做不了事情;一个人智力水平不高,可能做不好事情;但一个人道德品质低下,那就一定不会做好事情;如果是身体壮、能力强、品质劣的人,那就一定会做坏事情。之所以许多智商高、能力强的“才子”却堕落犯罪,就是因为他们忘记了过去对他们如何做人的教育。

  未来的社会是靠今天的学生去创造的,是靠他们带着自己的理想与价值选择去创造的。从积极的方面理解,就要把, 学校的教育看作“培养能够创造未来社会的人”的教育,看作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又充满个性与主体性的人的教育。”因而,这就要求学校通过教育把“学习的基础”转化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二)成人的教育:从基础入手,促全面发展

  1.加强体能训练,铸就强健体魄。

  运动会,展现良好体能。今年,我校举行了首届春季田径运动会,并邀请来40中的校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主持人康辉到现场为同学们提出希望,表现了我们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

  体育节,校园运动更精彩。根据学生特点,组织踢毽子、跳绳、冬季长跑等全员参与的运动项目。

  广播操,彰显青春活力。以广播操为基础,坚持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

  少年军校活动,“小军人”的磨砺与成长。 这项活动除磨练学生意志外,还利用此段时间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比如教会学生洗衣服、整理内务等。

  2.强化劳动意识,塑造健全人格。 党的教育方针强调: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我们认为,劳动的崇高道德意义还在于:一个人能在劳动的物质成果中,体现他的智慧、技艺、对事业的无私热爱和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同志的志愿。我们力求使学生在自己的劳动中能体验到、感觉到自己的荣誉、自尊,能为自己的成果而自豪。

  为此,我校开展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劳动实践课程,让学生做他们喜欢做、能做的事,也在劳动中培养学生健全的品格,促进全面发展。

  成长的绿荫——种植责任树。我校有一大片闲置待建的土地。我们开发成了德育实践基地——责任田。每个班有1分多地,08级在这里种植农作物——花生、玉米、辣椒、生菜、红薯、茄子、洋姜等;09级、10级在这里培育树苗,有冬枣、石榴、山楂、木槿、火炬等。这些生命力旺盛的植物丰富了校园生活,与此同时,劳动本身也使学生感受到了快乐,学生用双手实现着自己的价值,体验到了劳动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初二年级在照顾好树苗的基础上,又开展嫁接活动,学生在查资料学习的基础上,由生物老师带领,开始一次次的尝试,并做好成长记录。

  青春的记忆——开辟学子林。2009年在食堂前的空地上,我们特意开辟了一片学子林,每班种植一棵象征班级特色的班树,并负责照料它。今年还增加了白玉兰、大叶女贞、合欢树、板栗等新品种,至今为止45棵树在学子林中济济满堂,见证着班级的成长。

  学生在劳动中既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又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劳动激发了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劳动中,团队协作的精神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校园与菜园——创设实验田。学校行政楼地基目前也在闲置,这一大片空地杂草丛生,难以管理。从2010年春天,我们在这片空地上种下了南瓜、北瓜、洋姜等经济作物,学校组织劳动班将这片菜地打理得井井有条。到了洋姜收获的季节,学校开展了“学会劳动、品味收获、体验成长”的主题活动。首先生物老师给学生讲解洋姜的生物学知识,并示范引导学生学习挖掘方法和清洗方法,然后各班选派优秀学生代表进行挖掘收获活动,清洗干净,交给食堂腌制后,免费请学生品尝。

  实验田给学生开辟了一片自由自在的体验田间劳动乐趣的空间。

  3.组织各种活动,培养多元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近年来,我校开展的活动就有:

“青春放歌”——合唱节,放开歌喉增自信。这是一次全员参与的活动,对于没登过台的大多数学生来讲,这更是一次宝贵的体验。

“舞彩缤纷,优雅自信”——集体舞,绅士淑女展风采。集体舞是一项培养学生文明优雅气质的舞蹈,动作很简单,学生容易学会。因此我们要求各班学生都参加,培养他们的绅士气质,淑女风采。

“异彩纷呈齐亮相”——国庆文艺汇演,祝福祖国。2010年我校成功举办了首届国庆文艺汇演。

“声情并茂,读尽心声”——文学作品朗读,浸润学生心灵。此项活动2008年初次开展,当时的初衷是练好普通话,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说普通话的文明习惯。活动持续到现在,培养了一批批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这让学校广播台得以顺利成立,20109月学校广播台正式开播。

“挥墨写人生”——美术作品大赛,陶冶审美情趣。美术作品大赛让学生的才华得以展示,同时,美术老师也参加比赛,从而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

“雏鹰竞飞”——简易飞模。在没有条件做航模,更没有条件做机器人的情况下,我们就从纸飞机开始做简易“飞模”,让理想和梦想一起飞翔。

“创意空间”——积木建构。学生利用手中的200块积木,搭建不同建筑,并讲出建筑风格及功用的巧妙设计。

“百科知识纵横谈”——百科讲坛。学校全面发展的口号提出来以后,我们开始邀请家长走进学校当课外老师,各班各种活动小组也应运而生,学生们也纷纷走上讲台,进行展示。

  参观科技馆,让创新荡漾我的脑海。学生在这里既学到了知识,又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暑期夏令营,让梦想插上我的翅膀。每年暑假,我校都组织优秀学生干部国内夏令营、优秀学生国际夏令营。 家庭一日读,让诵读引领我们的世界。班级读书角,让图书丰富我们的生活。开设阅览课,让阅读充实我们的内心。

  在长时间的探索中,学生逐渐形成了身体素质过硬、品德修养一流、兴趣爱好广泛的特点,河北省“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40中举行。全国百万青少年“我承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活动启动仪式在40中进行,全市18万中小学生庄严宣誓: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爱心,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系列的显著成绩证明了我校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方面的成功之路。

  五、成“人”教育的支持系统——师资与家长

  (一)成“人”教育的支持系统——师资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强国必先强教,强教贵在重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并紧密依靠广大教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生发展的直接引领者。三年的初中生活,可能会对孩子一生产生影响。我校的成“人”教育如果得不到教师的响应,如果教师不能形成对这一教育理想和教育目标的共识,很多具体的改革就会徒劳无功。

  1.重师能更重师德。陈玉琨老师说:“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所以,有时要判断一个学校的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只要看看这所学校的教师思想道德水平,就能知道大概的情况了。如果教师思想道德水平不高,那么,要这所学校有很高的思想道德建设成效,在我看来近乎天方夜谭。”

  我校坚持把师德建设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学校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强化在工作实践中依法执教和以德治教的有效结合;追求相互尊重、与人为善、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追求良好的职业道德风气,保证学校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帮助教师树立“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树立“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的价值观,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注重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班主任工作关系着学校的稳定、提高与发展,关系着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发展与身心成长。现代教育观念要求班级建设应向管理要效益,因此班主任要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结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我校通过班主任培训、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师德月演讲、班会评比等活动实行资源共享,提高班主任的育人技巧和能力,创建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健康班级。

  校本培训主要是平时的专题培训和假期的专门培训相结合,深挖内部潜能。其中最主要的是假期培训,将经验交流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大家推心置腹地交流感想,进行贴近实际的演练,随时都进行毫无保留的点评,在幸福快乐中分享经验。

  通过班主任培训老师们不但强化了责任意识,也提高了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工作的具体方法也更加灵活多样。

  在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水平,实现精细化德育管理的同时,我们实行不坐班制度,给班主任更大的空间,调整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促进了班主任可持续发展,体验到职业幸福感。同时坚持评优评先、评聘职称、提拔干部、学习机会等方面向班主任倾斜,激励班主任尽快成长。

  3.以教科研引领发展。我们的教学工作思路是以教师培训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提升;以集体备课为支撑,带动教师专业探究;以示范课堂为载体,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以参观学习为路径,拓宽教师专业思维。以此达到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目的。

学校定期开展教学研讨课活动,组织教师围绕课例进行讲、听、评、改,促使教师不断反思和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专业能力。学校从教师发展需求出发,积极为教师成长创造条件,提供学习培训机会,仅2010年就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教研活动共计209人次,范围涉及所有学科。

  学校与全国多所名校建立友好关系,有计划地选拔骨干教师到名校参观学习,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多角度、多方位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每次外出前都召开准备会,对名校情况、城市概况、个人注意事项等进行培训。小到着装、言谈举止,大到上课备课都提出具体要求。每次归来,都召开学习汇报会,交流体会分享成果。大家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两年来,我们的教师曾北上沈阳,南下武汉杭州,西跨太行山脉,东进齐鲁大地,我们曾带领老师们去过南京东庐中学陈康金校长的学校、青岛44中马鹏业校长的学校、济南五中陈仕学校长的学校和济南十二中张怡校长的学校、沈阳虹桥中学谭学颖校长的学校、武汉粮道街王朝文校长的学校、最中国的学校苏州十中柳袁照校长的学校、清华附中王殿军校长的学校、山西忻州六中张大伟校长的学校、杭州保亻叔 塔实验学校陈竹根校长的学校,今天我们又来到了东北师大附中李桢校长的学校。这些校长都曾是我们培训中心的学员,是我们宝贵的教育资源。

  这些活动对教师起到很大的引领作用。因为我校部分教师是从农村并入,平时外出活动较少,外出学习对他们个人的意义不言而喻,他们开拓了视野,提升了境界。更重要的是通过走出校门,教师的归属感油然而生,学校的份量在他们心中变得更加重要,无形当中提振了教师的信心。短短三年内,我们完成了建校、并校两件大事,培养了一支团结的教师队伍。

  同时学校还邀请专家、名师及友好学校教师来我校指导交流,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较大促进作用。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刘莉莉博士曾率全国知名中学校长来我校调研,石家庄市名优校长来我校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重庆市65中程前亮校长、山西洪洞县中学贺辛生校长、山东威海实验中学姜忠君校长、北京丰台路中学姜波校长等,也率领优秀教师来到我校传经送宝。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了题为“教师如何做科研”和“如何开展有效教学”的专题讲座,并引导老师多读书学习,多总结反思,做研究型教师。通过多种培训让教师重学习,转观念,提高应对课程改革教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抓落实,重实效,激发学生适应高效课堂的学习兴趣。学校根据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通过借鉴东庐中学陈康金校长的“讲学稿”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效果。学校定期开展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课件评选活动,激励教师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

  (二)成“人”教育的支持系统——家长

  《苏霍姆林斯基论家庭教育》中说:“对儿童和青少年施加教育影响的有六个方面:一是家庭(首先是母亲);二是教师;三是集体;四是自我教育;五是书籍;六是社会环境。”“母亲要关心孩子的精神生活,培养孩子热爱文化、科学和书籍。家庭的精神文化气氛,对儿童的教育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到: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面对素质参差不齐的家长,我们没有对家长提出强制性的要求,而是通过各种机会,帮助家长克服家庭教育的困难,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比如让家长要求应与学校要求保持一致,督促家长言传与身教保持一致,提醒家长关注物质需求与重视精神生活一致。为此,各班建立家校联系本,帮助家长合理安排学生在家时间;班主任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常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进行家访;平常不给家长辅导学习方面的要求,而是要求家长注意言谈举止对孩子的影响;学校活动常常要求家长写反馈。

  我们也要求学生把在学校养成的文明习惯带回家中,比如:说普通话、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等,力争让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

  结语:

  2011220日,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均衡教育小组组长邵鸿同志到我校视察工作,他对44中的教育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他说:“44中学的建立与发展充分体现了你们在教育事业上较好地把发展与均衡结合了起来。我们要建的不是贵族学校,而是面向大众的好学校。44中学作为新建校、兼并校,很好地体现了你们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你们不但重视学生成才的培养,更重视学生成人的教育。”

  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不苛求人人成才,但必须个个成人”的教育理念,建校伊始,我们首先明确了整体工作思路:起点要低,线路要直,坡度要缓,速度要慢。制定了九年三步走的发展规划:第一步是磨合适应期;第二步是稳健提升期;第三步是成熟发展期。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44中建成一所“人”“才”辈出的社会满意的学校。

  因此,我们以“团结勤奋”为基础,恪守“责任、荣誉、感恩、包容”的校训,坚持“大目标、小切入、求长效、出精品”的教育原则,开放式教育和规范式管理并举,以达到“律行成习,化习为德,修德养和”的教育效果。通过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见世面,讲体面”、“追求完美,超越自我”。教育学生“不比入口比出口,不看存量看增量;不比起点比成长,不比聪明比勤奋”,客观评价学生,关注学生成长。初中三年固然短暂,但我们深知这正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三年影响孩子一生”,所以“教孩子三年,要为他们想三十年”,为了更好地教书育人,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我们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当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做自己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但我们知道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因为教育成果更有其滞后性的规律。常言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德胜才谓之君子”(司马光《资治通鉴》)——当圣人很难,教育的好,当君子还是有可能的。

  谢谢大家!

  刘莉莉:透过一张张图片,一个个故事,我们看到这是一所草根学校,它开展的是平民的教育。这里的孩子也许没有飞翔的翅膀,学校也难以提供强大的引擎,但是这里的孩子从没有停止和泯灭仰望星空的理想和追求。夏校长说,孩子们贴着地面行走,他告诉我们,夏校长的教育理想是让孩子们有了生存的自信,有了学会生活的本领,更有了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