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亚星yaxing221 >> 校刊 >> 2023年校刊 >> 2023年第四期>> 正文内容

2023年第四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实践心得

作者:编辑部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4-04-18 14:12:27 点击数:118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实践心得

初中部21级语文组  闫红燕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语文组教师闫红燕。下面,我结合八年级下学期上的两次公开课《诗经》二首中的《蒹葭》和《壶口瀑布》的经历,谈一下对我校“三段六步”教学法实践的心得体会,权且作为两次公开课的工作总结,向各位汇报,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心得一: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三段六步”讲学稿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的近距离观摩,是去年听董俊玖老师的《一滴水经过丽江》,从那时候开始,我们语文组就开始了“三段六步”教学法的探索。今年四月份,夏校长工作室成员来我校听课,让我也有了用“三段六步”教学法展示一节课的机会。当时,周一通知上课,周三就要听课,备课时间比较紧张,好在上哪一课,由上课教师自己定。我确定了八年级下册《蒹葭》一课的教学,这是我之前自认为好好准备过的一篇课文,但真正落实“三段六步”讲学稿模式,才发现原来的备课在“三段六步”讲学稿模式中根本不适用!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于是,抓紧时间向董老师请教,先确定“三段六步”讲学稿模式在《蒹葭》一课中的整体框架,三段中,课前重点是朗读,从以下三个方面要求:      

1.朗读《蒹葭》,注意不错字、不添字、不漏字。

2.朗读过程中,比较《蒹葭》与以前学过的诗歌的不同特点(包括诗歌内容、诗歌风格、写作手法等)。学生可以查阅资料。

3.借助注释、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的读音和意义,初步整体感知诗歌。 注意以下字音,并给下列加线字的注音。

蒹葭        溯洄            在水之  (    在水之    )  宛在水中   )宛在水中   

课中,我重点想说一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环节,这一环节在很多情况下被一带而过,在两次公开课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这个环节对学生来说其实很重要。《蒹葭》一文,在备课时,我曾经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蒹葭是什么吗?结果回答都是“不知道”。当结合课下注释,学生知道“蒹葭”就是“芦苇”时,全班只有两个孩子见过芦苇。连诗歌意象是什么都不知道,可想而知,对于距今约3000年,中国最早的文学《诗经》中诗歌的内容理解从何谈起。于是,我搜集了蒹葭从春到秋的几张图片,让同学们有个初步的认知,更好地理解诗中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起兴所表达的内心情感。             

在执教《壶口瀑布》一文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同学们觉得应该是“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景象,想象不出需要“俯视”的壶口瀑布是什么样子。于是,课前预习和创设情境的环节显得尤为重要。我从网上搜集到了几段关于壶口瀑布的视频,生成二维码,课前让学生们预习时观看;上课时,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播放,快速地把学生带入文章中,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顺利开展教学。

“三段六步”讲学稿备课过程中看似简单的一个个环节,真正的想做好,做实,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才能生成的。课堂上老师举重若轻的背后,是需要深厚的功底作保障的。只有自己深入钻研,才能理解个中滋味。

心得二:教育,创造无限的可能。

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就是要发现学生,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更好的自己。“三段六步”讲学稿改变了我校教师的教学观念,而教师的改变也带来了学生的改变。曾经有很多担心学生做不好的地方,想“代劳”,代替学生的思考。经过与“三段六步”讲学稿的磨合,让我认识到课堂上“放手”的重要性,相信学生可以做得更好。我以《蒹葭》课中两个环节为例,谈一下这一点。

课中部分,《蒹葭》一课的一个学习任务是:学生从诗中找出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几组词,在书上用同一颜色做批注。设计这个任务,实质是想让学生感悟、领会文章的音韵美。这其实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但是学生通过这两个问题,经过小组讨论,从词语入手,发现叠词、重章叠句、比兴等《诗经》特有的音韵美。相比较老师先讲了概念,再让学生“按图索骥”式的去诗歌中找答案,效果要好得多。

《蒹葭》的展示提升环节,是请同学们展开合理想象,描绘自己脑海中的画面,提示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有什么景物?有什么人物?他们的衣着打扮?各自的活动?……写在讲学稿上。给了学生3分钟的写作时间,令我既吃惊又欣喜的是,孩子们经过前面几个环节的启发、思考,竟能在3分钟的时间里,写出各具特色且有思考的小文:

周昭诺同学写到:初晨,清风徐徐,划破天际的一角,顷刻,橘黄的光点飘零洒落,萦绕在河畔。风乍起,芦花似雪。昨夜露水已凝成霜,秋染红了漫山枫叶,隐约中,水中央,似有一位撑船的少女,只见背影,一身红衣,风吹吻她的秀发,但秋,总落下一树树的遗憾。哪怕君子潇潇,也只敢在芦苇丛欣赏,心已随它飘飞,一路跟随,一路泥泞,可她好像去了更远的远方,待风彻底划破天际,只见水面粼粼,不见她的身影……

李青霖同学写到:白露为霜的清晨,天高云淡,风清气爽,晨风中带着芳草的清新。清风徐徐而来,湖岸上白茫茫的芦苇,被风簇拥、摇曳,翻滚如浪,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风吹起她洁白的裙子,宛如一朵纯洁的茉莉花缓缓盛开。及腰的长发被风吹动着,显出一种凌乱的美。我始终无法接近她,只能频频张望。我们之间隔着一条河,却始终隔着一个世界!

……

奇迹,诞生于“无限相信”的努力。教育的奇迹,正是诞生于教育者“无限相信”的信念与努力之中。“三段六步”讲学稿模式的学生活动环节,就是让老师相信学生有能力去解决曾经我们“想代劳”的问题,用探寻的过程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的“授之以渔”。

心得三:深耕课堂,做足预设。

曾经以为,语文课件越丰富越好,恨不得想把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都打到课件上。学生跟不上的时候,就看着课件抄抄笔记也不会落下什么。现在反思一下,这样的PPT不就是“骗骗他”吗?书上笔记很丰富,但哪一个也不是自己的思考,就算抄的很全,学生的能力提升了吗?反之,老师的课件越简单、明了,越是提高对教师能力、学生素质的要求。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背后,是对课堂的“深耕”,才能应对各种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以上是我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对我校“三段六步”讲学稿模式的浅显心得。感谢学校提供的平台,感谢语文组一路相伴。愿与各位同仁一起,不断探索,让改革成为我们各学科远航的强大动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