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亚星yaxing221 >> 校刊 >> 2023年校刊 >> 2023年第三期>> 正文内容

2023年第三期

做一名学生喜爱的 “心理营养师”

作者:编辑部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3-12-05 14:42:25 点击数:190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  梁岗

从第一天做班主任起,我就不断思索一个问题:班主任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是保姆、警察,还是医生、消防队员?思索的结果是这些都不能成为班主任角色的代名词,有这样身份的班主任不能使学生的生命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感叹当今学生中不断出现的诸如厌学、依赖、退缩、恐惧、脆弱、撒谎、攻击、急躁、偏激、倔强、自卑、敏感、网络成瘾等心理与行为方面的问题以及不时出现的极端行为。

冷静分析,不难发现这些问题都是现象,透过它们反映出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学生的心理营养不良。学生在心理成长过程中必须有相应的营养来滋养和补充,其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凡是精神强大的人,在其成长过程中无不充分吸取了生活环境中丰富的心理营养:高超的智慧得益于适时、适量、适宜的信息刺激;丰富健康的情感来源于爱与被爱的体验;坚强的意志是因为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和为之所进行的顽强实践;完善的个性是因为成长环境中充满了爱和自由……

鉴于此,我将自己的班主任角色定位在做一名学生喜爱的“心理营养师”。多年来,我为此努力工作。

测定学生的心理营养水平

教育要走向科学,教师要经由“匠”走向“师”,近于“家”,就必须走出感性的壁垒,走进知性的领域,最后寓感性于知性,构筑感知合一的教育实践。要成为学生的“心理营养师”,首先应严谨、科学地测定学生个体的心理营养水平。

对此,我进行了多年探索与实践,并在教育专家王晓春老师、班华教授、周林教授、曾宁波教授等人的指导下,主要依据精神分析学与个体心理学的知识,通过大量实践验证影响一个学生成长最为根本的因素,并将这些影响因素设计成易于操作的问卷,取名为“学生心灵档案基础表”,即“学生心理营养水平体检表”,主要包括家庭文化背景、成长史、学习史、早期记忆、词语联想、梦等。

每接手一届新生,我就将表格发给每个学生,由家长和学生共同填写,借此描绘学生人格的图谱,找到每个学生生命成长的“密码”,并结合其他研究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为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做好准备。

例如,学生甲是一名男生,我借助早期记忆研究和观察分析等,得出他有可能在集体生活以及处理同学关系上存在障碍:他往往低估错误行为产生的严重后果,易冲动,经常会干点出格的事情。这样的孩子较难融入集体,需要教师额外关注并提供平台与指导让他更多地参与到集体生活中。

于是,我在新班级成立初期就给他安排了一些为大家服务的任务,使他逐渐获得同学们的正面评价,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领悟到了付出与回报的关系,最终顺利地融入班集体生活。

营造富有心理营养的班级环境

美国学者班尼等人认为,班级组织既是社会的,又是心理的,是一种“社会——心理”的结构。所以,班主任关怀学生的心理成长,应当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建设好班级心理社会,二是开展好班级心理教育。

为此,我将班主任工作重点集中在创建积极发展的“五感”班级上,“五感”分别是无恐惧感和有归属感、成就感、独特感、驱动感。其内在的、本体的、直接目标是在师生共同的生活中,以班级文化建设为平台,优化学生心理机能,开发其心理潜能,增强其心理营养。

01

美化教室环境, 使学生产生安全感

在我看来,班级是师生共同的“家”,是班级所有成员心灵依靠的地方,当我们走进班级时,就应感到安全、温暖,有激情。所以,每次新接班级,我总是从营造优美的教室环境入手,带领孩子们完成以下三件事情:

教室布置总动员

新生入校后,我总是以“家”的文化引导大家快速融入新集体。全班总动员来布置新家:课桌板凳都抬到阳台上,逐个清理甚至用刷子刷得干干净净;地面用洗衣粉水擦得犹如镜面一般。

劳动过后,我会放上一段清新的钢琴曲,带着学生静静地环顾四周,欣赏自己的杰作,给自己鼓掌。

最后,大家一起深呼吸,发表感想。从此以后,没有一个孩子会在干净的课桌上乱写乱画,没有一个孩子会在干净的地面上乱扔乱放,因为大家都不想破坏自己的劳动成果。

我的地盘我做主

教室被打扫得焕然一新后,紧接着就是面向全班公开招标教室布置方案,并对中标的方案征求修改意见,集全班智慧出台方案。随后,仍然是以全班总动员的方式,由班长分配任务,全班学生对教室进行美化。

让教室充满生机

教室的卫生、板报、布置都是物化的,还需要富有生命气息的动植物加以点缀。为了满足自己不同的情感需求,学生们有的养金鱼,有的种上玫瑰花,有的带来了小乌龟。于是,整个教室因为孩子们的喜好与想象而变得生机盎然。

02

开展多种活动,增强归属感和独特感

在孩子们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教室成了孩子们的另一个家园。最为重要的是,生活在自己设计、制作、完成的空间里,学生会产生安全感,而安全感越强恐惧感就会越弱。在此基础上,我趁热打铁开展了各种各样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独特感。

随机组队,担负责任,放飞理想

新生报到后,我以抽签的方式组建学习团队,并要求每个团队协商后为每一个队员找到一个队内职务,也就是让所有学生都承担起建设团队的责任,然后确定队名、队训和队歌。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学生们根据自己团队的特点编写或者改编的队歌。歌词内容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极具创新力,在学生们的演绎下唱出了心声,唱出了理想。如“前程似锦队”的队歌:

匆忙的高中,书本中充满梦

心里头有着憧憬,憧憬着我的梦

我可以勇敢向前追,我要努力向前飞

直到让我摸到你那成功的脸

懒惰也丢了,失败也丢了

在我心里面……

集体过生日,声声祝福,触动心灵

为了让学生们更加珍惜高中生活,珍惜同学间、师生间的友谊,更为了在紧张繁重的高中生活中相互鼓舞,我安排学生在集体中过生日。

届时,班长代表全班同学送上生日蛋糕,并根据过生日同学的具体情况以一种特别的方式送上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这不仅让过生日的学生感受到来自大家的祝福和班级的温暖,也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心灵的触动,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也在这一刻得到升华,大家在相互鼓励、相互关怀中共度高中的美好时光。

心情show,释放自我,超越自我

我们在黑板报旁设立了一个“心情show”的粘贴栏,学生们有什么想法,无论是抱怨、欣喜、收获或者目标,都可以写在便贴纸上与大家分享。这片小小的天地,不仅成了学生们抒发情感、释放自我、分享快乐与忧愁的地方,还成了师生、生生相互交流与思想碰撞的地方。

由于不同的帖子反映出学生对于同一件事情的不同心态,所以我会认真分析那些发起的帖子以及回帖的情况,从中把握近一段时间班级学生整体的心理动态,并根据帖子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回应。同时,班上一些学生还借助帖子开导他人,化解了很多我不便插手管理的事件。

 “家庭成长记”,我们一起走过

从班级诞生的那刻起,班里就有一个特别的日记本,里面记载的是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发生的点点滴滴、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迷茫惆怅,以及学生们的批注,我们把它叫做“家庭成长记”。“家庭成长记”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我们班所有成员的美好记忆,让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曾经一同走过!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不少博文还被《班主任》的“爆笑语录”栏目转载,孩子们记录的激情与成就感不断攀升。

对班级的无恐惧感,有归属感、成就感、独特感、驱动感等都是良好的集体情感,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主次或者从属关系。集体荣誉感也在这些心理效应的作用下得到加强,进入一种良性的螺旋上升式状态。

搭建个性化的心理体验与发展平台

学生生命的成长是一种个性化的心理体验,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体验到所在班级不同于其他班级或以往班级;二是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追求与众不同的心理感受。在教育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的特长和个性,为不同学生搭建个性化发展平台,促成他们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致远班”智囊团

组建智囊团的缘由是老班委离任,新班委上任。为了让新班委按部就班地工作,让离任的老班委发挥余热,我们成立了“致远班”智囊团,由老班长任团长,老班委任团员,主要针对班级的一些问题做民意调查,然后给出解决方案。

实践证明,智囊团运作非常成功,不仅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定期开展全班不记名投票、调查工作,反馈民声,还能提交合理化方案,大大促进了班级民主化、自主化教育进程。

班委会办公室

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人,给他们空间和自由才能让他们学会自主,所以很多部门的会议我是不需要参加的。但同时,我对班级的管理又不能失控。在这样的背景下,班委会办公室成立了。

班级设置三名办公室主任,主要任务有两项:

一是处理班主任相关工作的文字材料以及存档。如有关班级管理的文字材料由办公室主任起草,提交班委会讨论后再交给我审阅修订;我接到的学校各项通知也由办公室负责通知、张贴、归档等。

二是列席各部室会议,有建议权无决策权,做好会议记录纲要提交班主任审核。办公室如同我的眼睛和耳朵,将各部室的会议情况记录后交给我。每周日晚上,我的办公室桌上都会有一份“本周小结”。我再根据提交的材料,有针对性地了解情况,参与部室工作。

办公室的设置,大大提高了我的班主任工作效率,学生们戏称办公室主任就是我的“秘书团”。

“岗哥有约”工作室

班主任不可避免地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但是究竟哪些学生需要及时做思想工作、关心爱护以防微杜渐?靠班主任一个人的观察了解显然不够,而学生们每天生活在一起,彼此非常了解。

鉴于此,我和班委商议成立了“岗哥有约”工作室。设两名工作室主任,拟定每周需要和班主任谈话的学生名单。操作程序是学生感觉有问题时提出申请,工作室主任登记,并试着解决部分问题,不能解决的则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为班主任安排会面时间。同时观察同学动向,拟定“急诊人员”名单,对紧急性的问题通知班主任紧急救助。

就这样,在“岗哥有约”工作室的协助下,我几乎每天都会接到预约单。学生主动寻求解决自身问题的意识得到加强,我也能通过工作室及时了解并帮助到需要帮助的学生,工作室主任也在工作中尝试着帮助同学解决问题,自身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值得一提的是,“岗哥工作室”成立以后,工作室主任其实扮演了班级安全员或者心理疏导员的工作。很多学生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部分问题隐患得到了及时发现和补救,班级得到稳步发展。

 “致远”科技部

针对班上几名“小网虫”,我采取了“招安”的疏导方式。成立了由班级评选的第一“网童”丁航为部长、第二“网童”陈金良为副部长,共6人的致远科技部。借学校组织计算机培训之机,让6名科技部成员全体参加,并布置了任务:勇于实践,学以致用,为班级对外宣传和包装做贡献。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筹划,班级博客“霸气的岗哥,霸气的23班”闪亮登场,图文并茂地展现了班级风采。每周更新的博文积极反映了班级每天发生的精彩片段,成了我深入了解班级动态的窗口,其中几十则博文还被相关杂志选登。

此外,科技部还制作了精美的班级电子相册、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标识、丰富多彩的班会课件、学生教研组试卷和复习资料、《致远报》电子版等等。

从“网虫”到科技部骨干,不仅让学生的上网动机和行为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还为创建富有特色、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做出了贡献。

《致远报》编辑部

班上有一部分学生不怎么上网,但每每听到其他同学讨论班级博客里的博文时又忍不住想一睹为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由学习委员李弘颖发起并组建了本班的《致远报》编辑部。

在编辑部的筹备会上,我明确表态,《致远报》作为班报,不能仅仅局限在刊登班级博文上,更多的应该成为班级舆论导向的窗口,在为班级文化增添色彩的同时应该成为班级文化的风向标。短短一天时间,拥有18人的强大记者团就成立了。

每逢班级大事件,记者团就会倾巢出动,分工合作。比如期中考试后,我班考试失利,记者团兵分8路采访6科科任老师、成绩突出和考试失利的学生,不久,《致远报》的期末考试总结专刊就与师生见面,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了桥梁。

期末考试后是学校的体育节,记者团分为6个组,根据各参赛队员参赛的时间进行分配,保证每一个同学比赛时都有新闻组的同学在场进行记录和报道。运动会后,600多张记录我班运动员比赛精彩瞬间的照片和数十篇运动会报告汇成《致远报》运动会专刊电子版发布在了班级博客里。

为迎接随后举办的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全面汇报同学们在学校的发展情况,编辑部利用周末整理出了《致远报》家长专刊,获得家长的一致好评。

学生教研组

高一下半期考试后,针对如何提升成绩全班召开了研讨会,最终达成共识——成立致远班的教研组。为了探索出符合我班发展实际的教研组工作,我们先从数理化三科开始。经过自荐、推荐、筛选等程序,诞生了数理化三科的教研组组长,对应的科任老师自然成了他们的高级顾问。

学生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各科制定了相应的学科巩固计划和发展计划,还有教研组活动章程。各组开创性地开展工作,短短两周时间就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如数学组搞了“每日一题”;物理组弄出“易错题集锦”;化学组进行“每日总结”,三科教研组都有“周末大盘点”。

各科工作不仅得到了科任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还由分管班长和学习委员在中间整体协调。我几乎没有机会插手,有几次还受到教研组批评,说我的动作太慢,没有及时给他们油印资料,延误了教研组的工作。

这些不同寻常的工作学生们完成得相当好。他们找到了在班级发展中的角色,担负起了责任,在认真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获得了普通高中生所不能获得的成就感,体验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体验到了班集体的价值以及个人的价值如何在班集体活动中得到体现。

这就是我的班,我的班主任工作,没有繁琐班规、没有强制命令,更没有威逼利诱,有的是其乐融融,有的是学生内心的自我管理。我做的最多的工作是创建一个积极发展的心理磁场,注入丰富的心理营养。并且在学生们意志薄弱时,在他们黔驴技穷时,给他们一点自信、一点建议。

我明显地感受到自己从台前走到了幕后,从站在班级最前沿引领变成了站在班级最后面推动,时至今日,我终于寻找到一点“教育的感觉”!

(选自《班主任杂志社》2019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