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亚星yaxing221 >> 校刊 >> 2023年校刊 >> 2023年第二期>> 正文内容

2023年第二期

用生命之美滋养学生

作者:编辑部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3-12-08 08:40:40 点击数:171

用生命之美滋养学生

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  于洁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觑,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教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如何将生命之美传递给自己的学生?一起来读这篇文章。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与发展中心对近3万名10-19岁的青少年开展了一次心理健康素养调查研究。研究发现,青少年心理状况不容乐观,每4个青少年中,就有1个青少年在经受抑郁困扰。

青少年抑郁患病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小学阶段抑郁检出率为10.0%,初中阶段检出率为30%,高中阶段抑郁检出率为40.0%。

以上数据来自2021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

看了让人触目惊心。

01

教书三十多年,在最近的五六年中渐渐感觉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了。老教师们常凑在一起分析,怎么会这样?讨论得多了,渐渐有了一个共识:人的负能量无处释放。有人扛住了,有人扛不住了。

那为什么以前没有那么多类似现象呢?一是学习压力没有现在这么大,二是以前孩子野地里撒欢的时间比较多。

野地里撒欢,是与天地间生命一次次的相遇,与生命之美一次次的邂逅,是生命对生命的滋养。

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与一群小伙伴一起去竹园后面的坟堆里挖野菜,累了就在地上四脚朝天地躺一会儿;记得坐在大木盆里用两块木板划着水去采菱;记得用长竹竿上的面筋粘知了……

余秋雨说:生命,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寂寞或璀璨。

一个孩子,如果欣赏过一树一树的花开,也怜惜过一树一树的花落,就会明白人生就是花开花落的过程,人生是每一个无常的醒来,人生是过去、现在和未来。就会渐渐明白不念过往、不负当下、不惧未来。

02

老师在自身体验生命之美的同时,如何将生命之美传递给自己的学生,如何让自己的学生避免陷入虚无和灰暗,值得思考。

2019年我来到一所新学校,很多学生因为有过留守的经历,内心创伤感较强。而远离老家到异地求学的现状,又很容易让他们感觉生如浮萍,无根无依。

这样的内心虚无空落感,我自己也曾有过。7岁时,我们全家卖掉了房子与竹园,还有四季热闹的花园,搬到二十多公里外的市中心居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落落寡欢,直到春日的一个早晨,我在校园的一个角落里,看到了一大丛和老宅那里一样的荠菜花,那些细碎的小白花摇曳在风中的样子,让内心空落的我瞬间流下泪来,我脱了鞋子赤着脚触碰着这些可爱的小生命,满足与欣慰感也同时溢满心中。此刻,他乡,故乡,合二为一。大自然以这样的方式恰到好处又悄无声息地治愈了一个孤独寂寞无处诉说的孩子。

这样的经历,如今写出来或者说给一个旁人听,我都觉得硬涩,但当年那种只有自己知道的快乐与幸福,就算是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如流水般在心中流淌,心动不已。

2019年12月,学生们写的作文《乡愁》,我在家长会上朗读了,我说:“各位家长也都是年纪很轻时就背井离乡,来到异地打拼,那么多年过去了,也许从来没有人听过你的乡愁,可否写给我看看。三言两语就可以。”

一石激起涟漪,在我收到的文字中,有很多家长提到了老家令人难忘的美食、风俗、亲友,而被提到最多的,是老家的花草树木。这些根植在记忆里的一草一木,也根植了他们对老家的深情。

03

在诉说乡愁的背景渲染下,“于老师日记”“学生每日一记”和“今日一景”应运而生,我从没有和人说过它们的真正用意,我也不知道它们能否治愈几个学生,我以一种“只有我知道我为了什么”的方式坚持至今,四年。

“于老师日记”中我随意地描写着上班时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一只慵懒的小狗,一只一路试探我的小麻雀……这些平日里随处可见又被熟视无睹的小小生命,通过文字在学生们面前活灵活现起来。

而学生的“每日一记”中也出现了美好的生命描写。静雯的文字里时常用欢喜的语气和我讲述她的一次次小发现。

2020年4月28日:   

在我们每天上下学的路那边,我发现了一块“宝地”。有高大巍峨的松树,一个波光粼粼的池塘,茂密鲜嫩的草坪,中间一条幽幽小径,曲折蜿蜒,看不到尽头,几点阳光透过树叶洒落在小径上,留下斑驳的光点。背后一片霞光灿烂,犹如画家用水彩肆意而又尽心地绘出的一幅画,又似一张淡蓝的画纸上被洒了颜料,红橙蓝绿粉互相融合,然而又不失本色。几片云儿悠悠地飘着,余晖落下,竟如天使降临般的美妙,在绿叶中显现出光的轨迹。

她的“发现生命之美”系列每日一记在2020年被我整理出来,做成个人小文集,打印,配上相应照片和插图,塑封,展览在教室门口。

在扉页上我写道:“那些缓慢的生长,瞬间的开落,以及若有若无的气息流动,还是要和它们朝夕相对的人才有幸明了。”

毕业后的静雯给我写了4页纸的信,她说这样的每日一记似乎让眼睛更亮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生命之美与自己的青春岁月融合在一起,到了高中还保留着每天临睡前回忆一天中美好点滴的习惯。

04

2020到2023,三年疫情,我们错过了校园外面野地里樱花林的两个花季。当2023年3月20日,樱花林再次如绯红的云雾升腾时,我利用语文课,把学生们带到那里赏花并为他们拍照。6月即将毕业的他们,虽然与好朋友朝夕相处,却不曾与好朋友一起合影留念。这次赏花很好地弥补了这个缺憾。当我把照片打印塑封后送给他们时,每日一记里小小的孩子也有了人到中年般的感慨:风吹来,樱花片片飞散,仿佛我们即将到来的告别一样。可是这样美好的一刻,被定格在我们的青春里,终是无憾了。

2016年我在葛江中学时期,校园里植物品种繁多,春天时美如花园。我和生物老师王洁一起做了《四季葛江静待花开》的班本教材,记录了校园里37种植物春夏秋冬的样子,干、枝、叶、皮、根、花、果实的状态,让学生们和自己最喜欢的那棵校园植物合影留念。

淑霞说她最爱的是教室楼下的小蜡,五月开花时香气扑鼻。她毕业时还采了几片叶子做成标本留作纪念。给我写信的时候,她在信封里夹了一片送给我。

疫情时期,无法远足,“每日一景”的资源有限,好在集善中学校园里的植物还是按照着自然的规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操场前有两树玉兰,餐厅前有两棵早樱,体育馆楼下有一小片竹林,篮球场一角还有一棵梧桐一棵楝树……带学生去餐厅时,我常常请他们停留一下脚步,看看玉兰如蝴蝶一样栖息在枝头,樱花蕊上细细的粉末……

05

有限的资源用完后,我甚至做了餐桌蔬菜系列,空心菜的一生从种子到藤蔓到开花。疫情停课在家时,小区的门都出不去了,学生们在家除了上网课,还做一些烧菜的家务活。家长们拍下孩子做菜的照片发给我,我带着工作室的徒弟们做了一本劳动教材,除了放置学生们做家务的照片外,按照三餐四季的逻辑,向学生们介绍五谷杂粮和各种果蔬的生长。

让学生印象极为深刻的是,因为疫情停课三个月,我们在教室走廊里种植的各种绿植无法被浇水,完全靠着天下大雨时飘飞进来的一点雨水存活,当终于返校上课时,我们惊讶地发现还有好几棵植物虽奄奄一息却依然活着,学生们赶紧培土浇水,很快就生机盎然起来,墨兰还开了一串花儿。

那天我捧着墨兰,在课桌过道里,慢慢走,学生们好好地赏了一次兰花。更让我们惊喜的是那两棵干枯得只剩下一点点根枝的铁线莲,因为我实在不舍得丢弃(是带上一届学生留下来的)居然也冒出了一点点绿芽儿,很快地开始攀藤长叶,竟开出了七大朵紫色的花儿。

学生见证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在日记里,学生写道:“我回家后赶紧去阳台看了看上学期于老师奖励给我的那盆文竹,它很好地活着,还长出了嫩嫩的新枝。我们的生命都在成长。”

06

我们教室外面一地的小文竹,一架的多肉,它们都是我批发来作为奖励的。所以,过几天就少了一些,再过几天,就没了。过些日子,又有一地一架。

这些美好的生命传递在学生们的手中。而我委实不知道自己煞费苦心的所作所为,能有多少进入学生的心中,能够触动多少在忙忙碌碌里惆怅迷茫的少年心情。

外人看我带着学生赏樱花,看我每天拍下小小的生命之美放映给学生,看我伏案圈点批注那些关于生命成长的文字,想来也会替我怅惘:意义何在?效果多少?

每当我想起那一丛抚慰我心的荠菜花,心是释然的。

沈从文在《生命》一文中写道:山谷中有白中微带浅蓝色的百合花,弱颈长蒂,无语如语,香清而淡,躯干秀拔。花粉作黄色,小叶如翠

无语如语。

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