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亚星yaxing221 >> 校刊 >> 2022年校刊 >> 2022年第二期>> 正文内容

2022年第二期

以生为本,打造“学”的课堂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2-09-20 14:45:09 点击数:23532


初中19级历史组  李若楠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历史教学资源——“妙懂教室”的使用。运用网络或者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是历史课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历史教学改革的趋势,可促使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有突破性的变化。

相对于曹月老师分享的AR三维立体的地理教学设备,我们的设备就很有历史学科的特点了——简单。盒子一打开的界面我们可以看到三个内容,分别是“优质课件”“历史课堂”和“我的资源”。因为“妙懂教室”和《中学历史教学园地》有合作,所以会挑选优质课件到盒子里,但是由于课件不能下载和更改,所以此项功能的利用率不是很高。另外一项内容是“我的资源”,我们只需要把自己准备好的教学资料放在U盘里然后插在盒子上就可以导入自己需要的资源。我们经常使用到的功能是“妙懂课堂”,其中的“时空长廊”是根据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的要求,以时间轴的形式打造的多媒体虚拟长廊。它将各时代的事、物进行陈列展示,便于历史脉络的梳理。其中部分的历史事件和图片可以点开进行详细地了解。以中国现代史中的解放牌汽车为例,点开解放牌汽车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到犹如游戏界面一样的大片级别画面,往往这种时候学生就会感到震撼,有些同学就会有讨论的欲望,课堂参与感就会增加。

组内目前使用率最高的模块在同步课堂,同步课堂中的资源大概分为720°全景漫游、3D模型、高清地图、图片和知识卡片几种。接下来我将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为例为大家简单介绍“妙懂教室”与我校平板的结合使用。著名历史教育家赵恒烈先生说,历史教学要“提高主体的参与程度”,而这个主体就是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备课设计过程中,我主要考虑结合学校提供的便利设备,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课程以“信仰·传承”为主题,以2016年1月5日习近平在13集团军视察参观军史馆中针对长征路上留下的半截皮带时的发言“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铁心跟党走的生动写照”视频为导入进行展开。课程内容分为三部分,即“五反围剿忙转战——当信仰遭遇寒夜;艰难百战志燎原;播种信念创奇迹”。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本课和信息技术结合利用的部分环节。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被迫开始长征,课堂上我安排学生们利用自己手里的平板绘制长征路线图,沿着当年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一起在地图上来一次“重走长征路”,体会“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的艰辛,感受信仰的力量。学生绘制完成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在地图上“重走长征路”。这一环节教师可借助“妙懂历史课堂”的高清地图以及动态演示讲述长征过程中的湘江战役、遵义会议、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战役。其中讲到飞夺泸定桥环节时候,我们就可以借助“妙懂课堂”的720°全景漫游向学生展示泸定桥的险要(红军渡过泸定桥的时候泸定桥上并没有木板),同时向学生展示飞夺泸定桥的视频,用更加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当时我们面临的困难不仅是滔滔的江水还有对面敌人的枪林弹雨,由此可见先烈们坚持信仰道路的艰难。同时,可引导学生学习他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之后我们可以再回到路线图,讲解1936年标志着长征胜利的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的会宁会师。接下来我设计了学生谈感受环节,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场景感受谈一谈自己的体会——这是一条怎么样的长征路。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的课标要求为: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结合此项要求,第三部分“三军回望笑峥嵘”——回望与传承部分设计的环节为学生和老师共同讲述长征故事。学生的讲述加上背景音乐的烘托以及之前内容讲述的铺垫,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可以概括出长征精神。让我印象深刻的是,1915班的一名同学在讲述故事的时候边讲边哽咽,这也给了我很大启示:学生感到有需要才愿意学;感到有迫切的需要,才能认真学、主动学。学生主动的课堂是学生和老师共同成长的。故事讲述环节之后,我要求学生根据长征故事谈“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从而引导他们感悟长征精神。除“信仰·传承”一条主线外,课程的另一条小主线“这是一条怎样的路”“这是一群怎样的人”问题的设问也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在准备这一次总结的过程中,我又最新发现了“妙懂课堂”可以用来录制2分钟的历史微课这一功能。另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内容也很新颖有趣,如果能熟练利用起来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由于时间紧张,所以对于资源的挖掘还不是很到位,欢迎各位有更好的想法的老师提出更多建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