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惩罚”那些事儿 ——浅谈惩罚教育
初一语文组 李赏
如今,赏识教育已得到社会、学校的认可,赏识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展示学生的个性,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在强调赏识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应意识到惩罚教育同样必不可少,缺少惩罚教育,不利于学生正常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班主任,需要适时适地地运用“惩罚”教育。因为,科学的“惩罚”教育也是真正的爱心教育,以爱为中心的“惩罚”才是理智的爱、深沉的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表扬、批评、奖励、惩罚……是不同的教育方式。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和运用惩罚,教育惩罚才能发挥其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带1801班以来,我善于适时利用惩罚教育,使得对班级的管理更加得心应手。
首先,遵循平等民主的原则,这是实施惩罚教育的基础。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惩罚教育不能教师一人说了算,应是学生和教师协商的结果,是师生集体意志的体现,这样实施起来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在我接1801班的第一个月里,逐渐的向学生灌输学校校规校纪和班级的班规班纪。第一个月结束之后,学生们基本牢记住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初中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为了避免出现懈怠和违规违纪行为,我带领大家一起开班会,完善自己班的班规班纪,同时加入相应的惩罚措施。如:不完成作业的同学,在班干部的督促下,补全作业后,扣品德评定1分,再用自己的零花钱,为班内买一个16开作业本,作为期中期末考试的奖品。在校园内(食堂里除外)吃零食的同学,没收零食(纯牛奶和酸奶除外)后,还要负责购买元旦联欢的水果等等。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对学生实施惩罚教育,就必须在学生还没有犯错之前制定出规矩。因此,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清楚的知道他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做了之后的后果是什么。惩罚措施在一种平等民主的氛围内制定,师生关系融洽,班级目标明确,师生形成合力,就能共创班级的辉煌。我班确实取得了很多成绩,如:包揽初一年级两个学期开门红优胜班、卫生优胜班、纪律优胜班、学习优胜班、拉花比赛优胜班等。
其次,善于借力,这是实施惩罚教育的有力支撑。很多成功者并不是他的专业能力有多强,而是他善于整合更多的资源。成功的教育教学,不仅要“尽力”,更要“借力”。郎咸平说:“一个人整合能力的大小,决定了它成功的大小。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珍珠,我们需要一根线,能把那些珍珠串起来,做成一条光彩夺目的珍珠项链,这就是借力,这就是资源整合。”在实施惩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一意孤行,方法不当,和学生的关系僵化,很可能将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实施惩罚教育就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等方面因素,因材施教,运用智慧和谋略,充分借助各方面的力量,为繁琐的班主任工作助力,以期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2018年10月,一则“罚站学生几分钟,女教师被关7小时”的新闻霸屏朋友圈。经了解事实,学生家长被停职接受调查。但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教学手段,却成了这位女老师此生都忘不掉的耻辱和噩梦。班主任在不了解家长品行的情形下,不可盲目进行惩罚教育。正如这位女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没有借助到家长的力量,反而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和身心。这位女老师在派出所里所受的苦,将会是她一辈子挥之不去的阴影,听来让人揪心。我班某同学上课经常说话,影响教学秩序,大家对他恨之入骨。这个学生也比较有个性,因为刚入初中,我对这个学生不太了解。我就给他的家长打电话,诉说他的各种恶劣行为,家长听后也非常生气,明确表态,狠狠收拾他。我让该同学听着家长的态度,他也低下了头,后续我让他写检查,罚跑圈等,他都无二话。惩罚他之后,我又单独和家长通话,感谢家长的配合,同时,又告诉家长,等孩子回家后,不可过分的指责,但对孩子说话的语气一定要严肃,不能给孩子留有余地。这样,家校才是真正携手,形成合力,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经过几次的反复,这名学生现在的上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另外,还可以借助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和任课老师的力量。我校教育处,每天都要检查各班的卫生、纪律、自习,同时给予相应的扣分或加分。我发现我班学生,早晨到校后,精神涣散,不能快速进入早读状态。于是,我找到教育处老师,要求给我班开一张“早读太乱,学生不能快速早读”的扣分条。我拿着扣分条,开了一次班会。组织学生思考早读太乱的原因、如何快速整理作业、如何进行早读等问题,并将扣分条贴在前边黑板上,警醒大家。学生每天看着黑板上的扣分条,实际也是对他们心理上的一种惩罚,后期效果显著。借助学校活动的力量,比班主任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的多。教育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谁可以凭一己之力撑起一片天,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你必须借助方方面面的力量。尤其是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实施惩罚教育之时,更要善于借助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来打造优秀班集体。作为一个普通的教育者,只有敢于借用自身以外的各种资源,才能突破“我”的局限,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容应对变化和挑战,完成仅凭自己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最后,惩罚方法要合理,使惩罚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关于惩罚的观点是: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对犯错误的学生惩罚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让他能改正缺点,所以有时对犯错误的学生不要穷追猛打,有时“春风细雨”远比“疾风暴雨”要好得多。人尽皆知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有一个“为违纪学生发糖的故事”,面对违反纪律的学生,陶行知“反其道而行之”,历数了他在整个过程中的闪光点,充分尊重了学生。没有批评和斥责,也没有让学生写检查,更没有唤其家长来校“共同教育”,却产生了理想的教育效果。所以,当我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时,总会想起这“四块糖”的故事。因此,对学生的惩罚也会慎之又慎,因为惩罚本身不是目的,让学生改正错误,才是美好愿望。惩罚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教师能够正确认识和使用惩罚,惩罚教育就一定能够发挥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自习课上,有的学生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总爱扭头和别人说话。我让他向后扭头5分钟,然后给他拍照,让他自己看看和别人不协调的情景。并将他在自习课上完成的作业量和用心上自习课的同学完成的作业量进行对比。该生自然知道应当如何上好一节自习课。每一个孩子都会有缺点,每一个孩子也都有犯错的时候,我们应该随机应变的将错误的行为去转化成一次次有特殊意义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自觉地、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比起那些生硬的批评、训斥的制止办法,其效果不知要好了多少倍。
惩罚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应当用其利而避其弊,不应当以其有弊而弃其利。对学生合理进行惩罚教育,不是老师要惩戒学生,是规矩要惩戒那些学生,学生不是向老师低头,而是要向规则低头,要向真正良好的、有价值观的素质去低头。惩罚虽是令学生不高兴的事情,但如果灌注了老师的满腔热情,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因为他能从惩罚的苦药中尝到爱的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