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亚星yaxing221 >> 校刊 >> 2018年校刊 >> 2018年第四期>> 正文内容

2018年第四期

耳中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书要躬读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0-01-19 05:43:49 点击数:893

0318班 叶玉香

夤夜灯盏,翰墨书卷,精骛千载,思接圣贤。每当提到“读书”两字,脑海中都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这画面中有千古留香的书籍,有凝眸静观的读者,并没有滔滔不绝的录音与光影闪烁的视频。所以,这种请人读书的现象让我大为惊异,这种喧嚣时代中的浮躁风气,竟污染了最该踏实、深入的读书行为。

深入读书,才能体会精髓,领会其中的思想。一部恢弘洋洒的巨著,一篇妙理无穷的文章,我们都需要自己深入的阅读。明张溥,少时读书,每文必抄录七遍方止,终成“七录斋”的士林美谈;清玄烨,教育子孙读书,规定名篇必须背诵120遍方可,终传百余子孙无一个纨绔的教育佳话;今丰子恺,读书时遇佳篇,必读22篇方休,终筑翻译巨匠的深厚功底。书中乾坤,非躬读不能领悟。

只听他人解读,容易难求甚解,一本好书往往内蕴丰富,单凭不足30分钟的解读,无法将其精华全部呈现。一味求快,只靠他人的录音或视频来了解书籍,难免走马观花。若少陵只是“读书”听“万卷”,又如何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若苏东坡只是“旧书不厌百回”听,又如何能明白“熟读深思子自知”的道理?他人的解读或许是捷径,但终究难到终点。

当然,不能只听他人的解读,并不意味对他人的解读一味拒绝。当我们已有自己的理解时,他人的不同看法或许会帮助我们打开思路;当我们确有难解之惑时,他人的剖析或许会帮助我们点亮灵光。我想,对待这类录音、视频,最好的方式是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而为。拿来主义,正在于此。

当夤夜灯盏被灼眼的视频之光取代,当翰墨书卷被蚀耳的录音之声掩盖,当本应平静的灵魂被躁动的时代诱拐,踏实于文字的人似乎如《诗经》“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所说的越来越少。愿我们都能重拾书本,深入阅读,不走捷径,踏实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