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亚星yaxing221 >> 校刊 >> 2012年校刊 >> 2012年第一期>> 正文内容

2012年第一期

合理运用材料教学,创建有效初中历史课堂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2-02-13 15:46:00 点击数:28080
 

 

  【摘要】近年来,河北省文综中考试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各种各样的材料,阅读、辩析、提炼、理解和阐释历史材料,进而再现和反省历史过程,探寻历史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这是历史思维的核心内容之一。历史材料是进行历史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历史材料的呈现,有助于学生真实地、近距离地感知历史,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观点。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适时、适量、适度地引入历史材料,对于创建有效课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材料 历史教学 有效课堂

  2011年中考尘埃落定,回顾河北省中考文综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历史试题的题目取材广泛,选用大量照片(8题、17题、19题、30题、34题)、漫画(5题)、图表(11题、29题)、名言(25题华盛顿、26题邱少云、31题孙中山等)、数据等,用大量材料创设情境,设问严格从材料出发,考查学生新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材料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阶段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适时、适量、适度地引入历史材料,对于创建有效课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史料的作用,国外学者有过精辟的论述。例如美国学者把史料在教学中的作用归纳为:(1)激发兴趣;(2)“使历史变活”——使历史有生气及时代的气息;(3)加强对重要人物、事件、法律、制度及问题的认识;(4)对重要文献获得直接的认识;(5)使批判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以发展等等。再如英国学者认为史料的功能:(1)进行说明;(2)发展想象力;(3)澄清旧的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4)有助于发展历史的及一般的技能和认识;(5)有助于传达真实感;(6)用作证据,进行推断和解释。

  那么,在实践中材料教学运用于历史课堂究竟能产生怎样的效果呢?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有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而我们的历史课本却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内容庞杂,概念论断多,文字枯燥,史料缺乏,从而增大了教学的难度。生吞活剥的学习往往会让学生消化不良,无法理解也就难以记住。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史料补充,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如教材在叙述“隋朝大运河”时,对其评价问题基本没有涉及,妨碍了学生对大运河的全面认识。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以下四则文字材料:

  材料一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末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二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三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材料四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然后提问:请同学们比较这四则材料对大运河的评价有哪些不同?你认为哪种是正确的?隋朝大运河对历史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隋朝的灭亡与大运河是否有联系?该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凿?上述四则材料虽各有片面性,但如果我们能够把它们总结起来看,却不难得出这样的评价:一方面大运河的开凿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满足了隋炀帝个人的享乐,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有利于南北的商品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不能抹杀的。这样通过对材料的正确运用,让学生很快掌握了重点。

  二、增强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证明:浓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记忆力明显提高,思维更加敏捷。历史具有过去性,提供相关的图片、音像等资料,可以化无形的历史为真实的存在。中学生兴趣倾向的最大特征就是同具体、生动、形象的直观事物和形象相联系,材料教学正好利用了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都知道历史事件是有声有色的,历史人物是有血有肉的。但是历史课本限于篇幅,只能是些简单的经过,重要的结论。干巴巴的,只剩下骨架。如果照本宣科,学生自然感到枯燥乏味,厌而弃之。所以精选一些历史资料加以补充,能够增加内容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如影视图画等材料形象、生动、具体,最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时应充分调动一切手段,利用直观的方式,如图片、照片、地图、实物、幻灯、音乐、投影、录像、课件等资料乃至结合实地考察教学,对历史知识作形象的讲述,提高教学的感染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介绍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事件时,教师可播放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讲话的录像资料,从中感受新中国的成立,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变化。这样可以穿越时空的约束,再现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刺激,给学生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处于活跃状态,提高课堂效率。

  三、培养学生能力

  新课程下的中学历史教学理念中,初中历史教学所培养的能力主要有三个方面:①阅读能力,即阅读一般资料和史料的能力;②表达能力,用文字及语言表达的能力;③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者密切联系的核心是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能力的培养,使知识和能力同步协调发展。运用历史材料教学,能够培养和考察学生对有效信息的提取和获得,培养学生对观点的归纳和提炼以及对文字的组织等多方面、深层次的能力,因此史料教学越来越得到了教师的重视,成为历史课堂中每课必见的内容。文字性的历史材料的范围很广泛,有文言文、现代文、诗词歌赋、外国文献等,它们各有特点,多加练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历史图片、图表表格等材料需要去仔细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对学生观察、分析方面的能力会起到很好的锻炼提高的作用。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研究,获取有用的信息,获得有用的知识,这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强弱决定一个学生将来的发展和前途。这种能力提高了,就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会让人终身受益。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历史教学并不是单纯地传递历史知识而已,它需要同时透过教学活动,对历史因果的分析、历史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来培养学生分析、批判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从而产生“历史意识”。只有抓住教材并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才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材料教学对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具有重要的作用。当然,材料教学其实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提高甄别和筛选材料的能力,材料要真实、有效;另外教师还要知道何时用材料,用什么样的材料、何种方式去呈现材料;要学习史学理论知识,掌握相关的方法论,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要研究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结合材料,设计符合不同层次学生能力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得有备而来。

  总之,从教学措施上说,可用这些精炼直观的方式讲清、讲透教学内容,并节约教学时间;从教学效果上说,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兴趣;从教学目的上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对教材有较深理解的基础上,巩固记忆。整体而言,这样最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论是提高教学质量,还是提高学生能力;不论是满足中考选拔的需要,还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论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历史材料的教学都显示出其巨大的作用。让我们行动起来,积极搜集积累各类史料,建立起自己的资料库,大胆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材料,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发掘历史材料在历史教学中给我们带来的更多好处,更多惊喜吧!